看点丨曲令多样,音调优美,岷县宝卷能陶冶

时间:2024/6/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宝卷是由唐代的变文亦称敦煌变文、宋代瓦舍中和尚的说经发展而成的一种说唱文学形式。岷县属于明代岷州卫辖区,自古就是汉、藏、回等多民族聚居地区。岷州宝卷,当地俗称“念佛爷”或“念嘛呢”,明代时,岷县包括大崇教寺在内佛教寺院有多座,为岷县宝卷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说,岷县宝卷,是当地人将其视为个人修身养性、劝善劝孝、祈求幸福的伦理教材。在岷县,至今还盛行宝卷习俗,尤其是老人过世吃斋发丧哀悼之际,少者念诵一日,多者念诵三日,以超度亡灵。再如家中不顺利,或祈求升学、或祈求升官、或祈求发财、或祈求平安等等,就请来经长、召来众亲友,念诵相应内容宝卷,时间或一日或多日,根据主人家愿心、精力、财力而定。每当农忙结束的农历十月开始至正月期间,有些村落宣宝卷之声几乎日日不断,念诵宝卷之人,少者三五人,多者十几人、几十人,词牌丰富,曲令多样,音调优美,是岷县及相邻县乡丧葬习俗一大奇观。在岷县老百姓心目中,“宝卷”是非常神圣的,因此,保存“宝卷”的地方,一定在家中最为尊贵显眼的上位头正中央位置,并且有专门的供堂,他们叫“佛堂”。人们对放宝卷极其讲究,严格按照上下卷或一二三四卷的次序从上到下排放,最上面放经头,用盒套装好,而且宝卷、经头、盒套的文字上下顺序要统一,万万不能任意颠倒错放,然后用红色的绸缎或丝布严实包裹,再按照文字上下顺序立起来摆放在经堂里。平时要翻看宝卷,首先要净手焚香,祷告,再打开经堂,取出宝卷翻看念诵。当家主人要在每月初一和十五两个时段早上,雷打不动焚香点灯,举行敬拜仪式。作为一种文体,岷县宝卷的内容多为佛教故事,宣扬因果报应。现存的《香山宝卷》,一般认为是宋代普明禅师流传下来的作品。明、清以来,取材于民间故事内容的宝卷日益流行,如《梁山伯宝卷》《孟姜仙女宝卷》《白蛇宝卷》(写白蛇与许仙的爱情故事)《金锁宝卷》(写窦娥临刑被赦,与其父及丈夫团圆的故事)等,这一类故事,有的带有“劝化”色彩,有的讲悲欢离合的故事,有的则讲包拯断狱案的故事,如《花枷良愿龙图宝卷》,近代著名文学史家郑振铎先生在《俗文学》中对“宝卷”有深入地研究和论述,在《在文学研究》上发表《佛曲叙录》,第一次将《宝卷》介绍给读者。岷县宝卷有经头、宝卷、套盒三部分组成,经头是宣诵宝卷时展示的佛像,大都由多幅画像组成,岷县宝卷的种类有多种,最常见的有说唱人情世俗的《菩萨宝卷》,有劝善说道的《报恩宝卷》,有说唱民间故事的《湘子宝卷》《仙姑宝卷》,还有宣扬宗教思想的《十王宝卷》《伏魔宝卷》等等。其演唱的曲调有《挂金锁》《打莲花》《清江引》《皂罗袍》《寄生草》《一封书》《要孩儿》《银扭丝》《浪陶沙》《朝天子》《两头慢》《达摩令》《太平年》等一百二十多种。岷县宝卷的蕴藏量如此丰富,很有特色,宝卷内容多为抑恶扬善,既能兴教化、劝操守,又能营造热闹气氛,给人以心灵洗礼与感悟。农村群众普遍把它当成立言、立德、立身的标准,视为“家藏一宝卷,百事无禁忌”。目前,总计普查登记部卷,由岷县非遗保护中心编订的《岷州宝卷集成》第一辑十册即将出版。岷县宝卷大都属于明朝时期民间宗教宝卷。从种类、数量及宣唱宝卷习俗及活态流传来看,为目前全国最多样、最丰富、最兴盛之地。因此,岷州宝卷更具文本价值和学术价值,是我国民间文化研究中非常宝贵的一宗文献,是继敦煌文献之后,研究宋元以来宗教,特别是民间宗教、民间信仰、民间教化、民俗文学、民间语言、佛教音乐等多方面课题的重要文献。责任编辑:何瀚投稿邮箱:

qq.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