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替父从军巾帼女英雄,大家一定会脱口而出一个名字,花木兰。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多年的军旅生活。或许这个中的艰辛,只有诗句中的简单几句。但是在过去,打仗从来不是享受的事情,男子都觉得辛苦,女子更是觉得艰难。可是这一切困难,花木兰最后都出色的克服了。最终完成了战斗任务,凯旋而回,前后从军十几年。因为能力太出众,所以皇帝觉得他是个人才,可以为朝廷做贡献,给个一官半职。不过却被花木兰婉拒了。花木兰恳求皇帝能够让他回家孝顺自己的父母,补偿他们。一介女流,竟然可以为了自己的父亲,提枪上马,征战沙场。这份气魄就值得我们学习。花木兰女人的身份,直到战争结束后,取得胜利之后才被大家知道,在长达十二年的军队生涯里面竟然无人发现。军营怎么说也是一个纪律严明的地方,花木兰一个女孩子却可以隐藏十二年之久,这不禁让人产生疑惑,这怎么可能呢?一个女人在军队里面,十二年没有被人识别出来,听起来就不可思议。既要隐瞒自己的身份,又要达到男性士兵的作战身体素质,听起来就不可能完成,何况还有女性自身的身体状况。花木兰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十二年没有被发现,小编为你们揭开谜底。 一、亲人朋友的帮助 当时的社会环境,我们可以通过《木兰辞》来了解一些当时的真实情况。当中是这样描写的,“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这句诗的意思很明显的在告诉我们,她父亲的兵种是战场上非常有用的兵种,必不可少。要是朝廷需要打仗,那么花木兰的父亲就一定是要去战场上积极杀敌的。花木兰买骏马买各种东西,从这个购买力上我们就看得出来,花木兰的家庭属于比较富有的那一种,倘若没有一定的积蓄,又怎么会随便花钱买骏马呢。在北魏那个时期,实行的是府兵制度,花木兰还有家人都属于府兵,一个村子的人是一队府兵。花木兰代替父亲上战场这个事情,同村的人不可能不清楚,大家都是一起生活的街坊邻居,自然不会有人揭穿。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事情要是被知道了,可能会被判处死刑的,同村的人不但不能举报,还需要帮助花木兰隐藏身份。 二、社会比较开放 当时的社会环境,男女界限比较模糊,特别是在文化上、民风上,比较开放,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比较高,没有太多禁忌。男子当时需要做的事情和爱好,女子同样也有权利去做。而且最重要的是,那个时候男女之间的服装还有发型的区别,并没有后来的严格规定。社会追求文人气质,儒雅的打扮受到大众的欢迎,书生气成为了更多人的追求,所以当时流行小鲜肉。花木兰之所以没有被认出来是女儿身原因就在此,男女着装界限不明显,如果花木兰故意男装打扮,就更不易区分了。我们不难看出来,与其说是花木兰太像男人,倒不如说是那个时期的男人太过于女人,因此花木兰女扮男装才这么容易。 三、身体不适 木兰辞是北朝作品,从中屡称可汗也能看出,作者和主角大概都是北方少数民族。他们不仅是少数民族,更大可能是游牧民族,就是那种从小便与马儿相伴,精通骑射技术的民族。要是没猜错的话,花木兰也是在草原上长大的,无论是骑马射箭或者是身体方面都不输给男人的。所以花木兰根本不会像一般的柔弱女子那样,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很容易被一眼看穿是女扮男装。战争的艰苦是难以形容的。长期处在那样简陋的环境,还时常穿不暖吃不饱的。这种情况下,就容易生病,会发生一些病变。游牧生活的锻炼加上艰苦的生存环境,花木兰应该有更粗壮的骨骼,强壮的肌肉,而在女性特征上,发育应该比较迟缓,不明显。也就是说,战争这个大背景下,男人当然会更像男人,可是女人很有可能会不像女人,英国的圣女贞德就曾经因为女性特征的衰减,被大家认为不是女儿身。也就是说,战争让花木兰这个女人变得像个男人一样,也因此,很多人怀疑花木兰真的是个女人吗? 四、生理问题 在从一个战场迁徙到另一个战场的过程当中,所有士兵都是要在上面规定的地方集体上厕所,不能随便进出,就是为了防止敌方的间谍趁虚而入。通过在驻扎地附近挖一个深坑,然后士兵自己在坑里面解手,军队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士兵如厕问题的。花木兰周边的战友应该都是自己的老乡和亲戚,这是府兵制的特点,一个村的人在一起当兵。还有很大的几率,这些人都是花木兰一起玩到大的朋友。因为彼此熟悉,所以花木兰上厕所的时候,他们都会避开,还会帮忙看着。毕竟花木兰前面立下了很多战功,肯定有自己的营帐,之后上厕所更不会被别人发现她是女人了。原来如此,花木兰当年在战场上上厕所这样容易暴露身份的问题,就是这样解决的呀,怪不得没有人发现。 五、拥有了官职 身为一个女子在军营里面待了十几年,最后还受到皇帝的封赏,可见其必有过人之处,只有这样她才能有如此大的发展。从军的时间越长,她打的胜仗越多,自己的官职也越混越高。士兵对长官必须服从,质疑长官这不是军队的风格,所以此时花木兰更加安全。她的职位没有人敢质疑她。这五点就是花木兰可以一直隐藏自己身份的原因。 对于花木兰,大家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