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尿屁,向来是妈妈群中的经典话题。 而攒肚,又可以说是养育过程中的未解之谜。 怎么回事?宝宝已经5天没拉了! 看起来也不像是便秘的样子啊! 能吃能喝精神好,到底要不要去看医生啊! 在丁香妈妈的后台,关于孩子攒肚的留言也经常出现。 被孩子的一坨便便感动得老泪纵横▼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攒肚?攒肚到底要不要治?我们请儿科医生周莹来说说。 传说中的攒肚到底是个啥? 工作中,我经常会碰到有些家长心急火燎地问: 周医生,我家小宝5天没拉臭臭了怎么办?是不是攒肚了? 哈?哪个zǎn?哪个dù? 说真的,在医学院期间,在我的儿科教科书上,在我的儿科考试里,从来没有出现过「攒肚」这个名词解释。 后来发现,原来「攒肚」并不是个例,很多孩子都会有这种情况。 我见过攒肚三四天的、六七天的,甚至长达1个月的,不过这个属于极端案例了。 攒肚没有一个明确的医学说法。通俗来讲,就是一些小婴儿在满月之后,毫无征兆地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从一天拉几次突然变成几天不拉一次的现象,母乳喂养的宝宝更常见。 对于爱娃心切的家长们来说,孩子两三天不拉还能忍,可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不拉,可不得急坏吗? 图片来源:丁香妈妈设计组 还真不用急。 攒肚不是件坏事,反而是宝宝消化标志之一。 要说清楚为啥,先来了解下便便的形成之路。 1.便便的形成之路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食物首先在口腔里被嚼碎后进入胃。 被消化成粥状的物体后,进入小肠。 在小肠里,大部分的营养都被消化吸收,食物残渣和部分水、无机盐被运送到大肠。 最后一些水和无机盐被大肠「薅」走,剩下来的就是渣渣了。 渣渣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大脑就会开启警铃:喂喂喂!快爆仓了,该排泄啦! 便便就这样被拉出来了。 简而言之,便便就是食物营养被吸收完之后剩下来的残渣。 便便也不是想拉就能拉的,还得看身体的消化吸收给不给力,食物残渣攒得够不够。 2.为什么孩子会攒肚?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回到我们的主题,孩子攒肚其实就是攒便便的过程。 新生儿时期,孩子的各项功能还没发育好,所以1天会拉四五次甚至七八次。 满月后,孩子身体内消化系统的产酶会明显增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也大大增强。这就导致产生的食物残渣太少,不足以刺激直肠蠕动排便,攒肚就出现了。 这也可以说明妈妈的母乳营养均衡,满满的都是精华。 所以,攒肚不是排不出便,而是便便不够排。只要孩子发育曲线良好,就不用太担心。 三个方法区分孩子是攒肚还是便秘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虽说攒肚很正常,但孩子几天不拉,很多妈妈担心会是便秘,毕竟这俩实在太容易混淆了。 判断起来也挺容易,攒肚是没东西可拉,便秘是想拉拉不出来,大家可以从3个方面来区分。 1.看精神状态: 吃喝如常or烦躁奶量少 攒肚是正常的,所以宝宝吃喝都跟平时差不多,但便秘就难受烦躁,肚子里一直有「存货积压」,喝奶就会比平时明显少很多。 2.看拉便便时的表现: 顺畅or痛苦 攒肚的孩子拉便便时很顺利,不会有痛苦的表情。 但便秘的宝宝就会比较使劲,五官肉眼可见地用力,甚至脸涨得通红。 一身吃奶的劲儿,全用在拉粑粑上了.....▼ 图片来源:网络 3.看便便的性状: 黄色软便or干硬便便 攒肚的孩子拉的是黄色软便或者黄色糊糊,而便秘孩子拉的可能是干硬的、一粒粒,甚至带有血丝或者黏液,比如下面的1号2号选手。 图片来源:网络 用一张图总结就是: 图片来源:丁香妈妈设计组 其实,对于6个月以前还没加辅食的孩子来说,平时「大便少」基本都是攒肚,真正的便秘很少。 另外,判断攒肚还是便秘,宝宝精神状态和在排便时的表现,比便便的性状更为重要,爸爸妈妈日常要注意观察哦。 实在担心 可以这样帮娃排便 孩子攒肚不需要处理就会慢慢好转。但除了静静等待,难道真的啥都做不了吗? 在这里教大家一个方法——腹部按摩法。它能促进肠道蠕动,可能有助于气体及便便的排出。 以孩子肚脐为中心,双手分别从左下滑向右上(相当于孩子腹部的右下到左上),两只手交替以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做3~5次。 具体手法可以参考下图: 图片来源:丁香妈妈 说到底,攒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生理现象,时候到了自然就会拉。但谁叫当妈的都有一颗「玻璃心」呢?实在担心,那就去找医生看看吧,至少心里的大石头落下了。 没有攒肚也不代表吸收不好。每个孩子对乳糖消化吸收能力不同;肠道菌群也有所差异;直肠的长度角度也影响排便。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排便次数。 总之,不用在意到底有几次大便,多点儿少点儿都是好孩子,「催屎员」们不用太担心哦。 策划:MEI,momo 监制:自燃月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本文经由丁香诊所消化内科主治医师魏玮审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