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偏方有哪些 http://m.39.net/pf/a_4698007.html 三姊妹济世成仙金刚藤入药传神 被誉为江南天然药库的药姑山绵亘鄂湘边境,云缠峰顶,雾漫岫壑,林木葱郁,涧泉钟秀。 这座山原来叫龙窖山。相传南宋年间,白云深处住着三位被人们尊为仙子的瑶族同胞姊妹,她们攀岩采药,悬壶济世,仁术拯沉疴,妙手肉白骨。有人说她们是名医医无闾、扁鹊、华佗投胎转世,足以说明她们医术的精湛。 三姊妹的父母在她们年幼时被疾病夺去生命,她们是吃千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因为无人管束,三姊妹经常跑进大山深处尽情观赏大自然的秀美。由于山中人烟稀少,常常误过吃饭的时间,只好采野果、野菜充饥。久而久之,她们认识了不少可以治病的药草。 当时,白云寺里住一位香火道人,虽然谁也不知道他的来历,但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位世外高人。他经常为山民们免费治疗疾病,很受人们尊敬。他也很关心孤苦无依的三姊妹。于是三姊妹经常采来药草送给道人,联想到自己的父母死于疾病,因此也经常好奇地向道人请教一些治病的知识。后来,道人感觉自己不久于人世,就把医术传给了心地善良、虚心好学的三姊妹,希望她们继承自己的衣钵。 道人仙世后,三姊妹不负道人的嘱托,担起了采药行医的责任,哪里有病人,她们就出现在哪里,与鄂湘边的瑶、汉人民都结下了深情厚谊。 有一年,龙窖山周边地区疾疫流传,患者上吐下泻,人人瘫痪,真个是家家灶膛不生火,条条山路断行人,到处只闻呻吟声、哭泣声。这下可忙坏了三姊妹,白昼上山采药,黑夜下山救人。但毕竟分身无术,难免顾此失彼。某天小憩,三姊妹做了一个共同的梦:正当她们在黑夜中徬徨无路时,突然金光一闪,一尊金刚从天而降,只见他手持翠藤一枝,开口说道:“你们拿它的根茎熬汤救人吧!它可以止吐停泻,清火败毒,消结散淤,作用大得很呐。”她们疑惑地问:“这一枝够吧?”“这灌木丛里多的就是啊!”她们放眼望去,灌木丛里果然就有这种翠藤在风中摇摆。当她们再回过头来时,金刚已悄然离去。 第二天,三姊妹聚到一起,对三人异地同梦感到十分奇怪。大姊想了想说:“也许是苍天怜悯这方百姓,特意指示我们治疗方法吧,我们不妨试试?”三姊妹迅即采来药煎了,先自己尝了尝,认定无毒以后,马上分头送给各处患者饮服。没想到这药确有奇效,二三天的功夫,患者都霍然而愈。病愈的患者们围着三姊妹,唧唧喳喳地问道:“你们给我们吃的什么药哇?这么神奇!”三姊妹想了想:这种药在前人的药书上没有记载,是梦见金刚菩萨叫我们来送药的,就以金刚命名吧,于是不约而同地回答:“金刚藤”。 自此以后,三姊妹对“金刚藤”的药理作用和药用效果进行了大量试验,并制成膏、丸、丹、散、露等剂型,方便人们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结果证明,金刚藤不仅可治腹泻、消炎败毒,而且对妇科疾病有独到疗效。从此,经常煎服金刚藤成了龙窖山周边瑶汉妇女的保健习俗。 由于三姊妹全心为患者服务,深受瑶汉人民的尊敬,王母娘娘降诏,让她们肉身飞天成仙,三仙坦、升仙坑、石屋医庐成了她们留在民间的遗迹。为了纪念三姊妹,人们把龙窖山改名叫药姑山,把三座山峰分别称作大药姑、药姑、小药姑,象征着三姊妹仍在人间,用她们的血肉之躯孕育出千万种药材,呵护着人民健康。 ——湖北福人药业供稿 吴元四揭皇榜金刚藤疗太后 南宋淳佑元年,江淮大旱,蝗灾严重,京城粮食顿然紧张。家住龙窖山下深谷垅的吴里胥接到县衙送粮进京的公文,期限紧迫。 吴里胥年事已高,不堪长途跋涉,五个儿子又在外埠打理生意,而皇命难违,便急忙派人喊回了正在山里跟仙姑学艺的另外两个儿子元四、元七,嘱咐他们代父应差。没想到这一去,令他们名满京城。 这得从十年前说起。某天,吴里胥突染重病,乡里郎中都感束手无策,眼看就要踏上黄泉路。正当家人深陷绝望时,突有一股芷兰馨香扑鼻,众人在惊异中泣声嘎然而止,只见两位白衣白裙的仙女飘然而来,一位扶起里胥,一位将一粒药丸纳入里胥口中。过了一盏茶的功夫,里胥竟睁开双眼,跪在仙女跟前感谢仙姑的救命之恩。 原来两位仙女是传说中的盘王后人,她们共有三姊妹:药姑、大药姑、小药姑。她们住在龙窖山里,莳蔬为食,甘泉为饮,绿菌为床,白云为裳。早修练成了金刚不坏之身,且都有高超的医术,时常为人解急救难。经她们治好的病人不计其数,龙窖山也因之被呼为药姑山。 为感谢仙姑,吴里胥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到仙姑处学艺。从此,元四就跟着仙姑在大山里学习识药采药,学习把脉辨症;元七就留在牮楼中应门守家、晾药炊茗。元四成人后,仙姑又向他传授了隐身术,等到他们拜辞师傅下山时,已是身怀绝技的仁人医者。 话说元四、元七押着粮船,出隽水、过陆水、入长江、穿运河,风餐露宿,数日后来到京城,即去仓廪交割。因等户部收讫文照尚需时日,兄弟俩便在京城里闲逛起来。路遇一官府文告,过去一看,原来张贴了一张皇榜,说是杨太后欠安,御医束手,向京畿地方征求民医。回到客栈,兄弟俩便准备到皇宫探个究竟。二更时分,元四隐身进了皇宫,一路寻到太后的寝宫,只见太后半躺在床上,与皇帝谈话。细听他们的谈话内容,元四知道了一段秘密,原来杨太后出身宫廷乐坊,吃尽了任人欺凌的苦头。宁宗时乐坊解散,独她因面目姣好留在了吴太后的身边做近侍宫女。宁宗常来向吴太后请安,一来二去的看中了她,吴太后瞧在眼里,便把她送给宁宗做了妃子。随后,她凭着在乐坊时学戏的本事,左迷右缠,让宁宗封她为贵妃,继而立为了皇后。遗憾的是,她一直未能怀上龙胎。宁宗驾崩之时,她认了一位宗室的儿子为皇子,并在柩前即位。他就是现在的皇帝理宗,理宗得位于太后,当然也就尽孝供奉太后。 元四知道这些情况后,对太后的病因有了八分的了解。回到客栈,点燃了三支通神香,默默祷告师傅。一会儿,绕绕的烟雾中现出大药姑,她告诉他:“药在你船上,可以药到病除,治好了太后,不得贪慕虚荣,不得贪图富贵,立马返乡,父老乡亲还等着你去为他们祛病除痛呢。”说毕隐去。 原来,元四拜辞师傅下山时,师傅曾嘱咐他:“此去路途遥远,又逢兵荒马乱,十分凶险。你要记住我的话,途中不得靠岸泊船,要吃住在船上,兼程赶去。炊爨的柴火就用马荚刺蔸,烧出的香气还可驱虫避瘴,保你平安。”至此他才恍然大悟。 第二天,元四、元七揭了皇榜,一时京城哄动。他们带着连夜用马荚刺蔸碾粉制作的药丸随监榜官进了宫。马荚刺蔸的药名叫金刚藤,就产在药姑山中,医书上说它治疗妇女病、关节疼痛等等,在通城民间也确是治疗腹部以下炎症的常用良药。进入太后寝宫,元四开始诊脉。“脉象细弦,主腹部癥瘕,宜清热散结,软坚化瘀。服用金刚藤蜜丸当立见功效。”元四诊毕,将金刚藤药丸奉上。太后服过三丸,便感下腹疼痛如同摘去一般,精神起来,可以饮食如常,行动无碍。理宗皇帝闻讯,不禁龙颜大悦,赶紧内廷召见,要他们兄弟留京做官。元四答道:“我们一介布衣,生在草野,长于山林,不知书,不谙官道。”理医院做御医,元四又极力推辞:“家中尚有老父,无人服侍,我们兄弟还得回乡尽孝。皇上为太后求医,孝心恪天,我们又怎能为自己的富贵而不行孝道呢?”理宗听他们称自己有孝心,毫不怪罪他们接二连三的推托。“我允许你们回乡侍父,但要让你们衣锦还乡。”当即传旨写诏:封吴元四知府衔,记名大名府,钦赐仪仗牌坊。自此,吴元四的故居地改名牌楼冲,吴元四也成了一方名医。 来源:通城旅游 介绍通城旅游资源,宣传通城旅游形象 发布通城旅游资讯,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