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贺岁档也算热闹,好几部与西游有关的电影在怒刷存在感,不仅有「西游伏妖篇」,还有片名明明与西游没有多大关系的「大闹天竺」。 首映当日,「大闹天竺」取得近4亿的票房成绩,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豆瓣低至3.9的评分和水军来袭般的满目差评,豆瓣上近一半的一星评论也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观众对这部影片的失望。 「大闹天竺」被反超,票房高开低走 「大闹天竺」是票房「福星」王宝强首任导演的作品,又主打「喜剧+功夫」的合家欢题材,加之几个月前「王宝强离婚事件」的同情分,相信观众和王宝强一样在意「大闹天竺」的票房。 预售、首映「大闹天竺」都稳居春节档第二位,仅落后「西游伏妖篇」。目前上映4天,累计票房超过4亿,抛开预售+票补堆叠的近2亿首映票房不谈,在第二天和第三天其取得的票房成绩分别为1.16亿和万,4亿票房里,既有大规模炒作明星大腕加盟而来的,也有同情宝宝离婚而来的。但就前期来讲这个成绩相对来说还算可喜可贺。 但目前「大闹天竺」自1月31日半天票房仅万开始,就呈现高开低走的模式,并且在网上掀起强大的差评风,似乎是对这部剧过度炒作的一种回击。相比同为春节档的其他电影,上映第二天,「功夫瑜伽」以1.29亿元票房就成功反超「大闹天竺」,大年初二,「大闹天竺」单日票房即下跌37%,「功夫瑜伽」票房继续攀升,收获单日票房1.43亿元,「大闹天竺」则继续环比下跌,单日票房回落至万元,到了初四,韩寒导演的「乘风破浪」紧追至上,「大闹天竺」单日票房下滑至第4位。 在同期上映的几部影片中,连踩入雷区而难逃炮灰命运的「健忘村」也拿到了6.5分的及格分,而大众对宝强的支持撑起了票房却终是挽救不了如山倒的口碑,豆瓣评分一路下跌,只有3.9分,实时票房数据其已掉出前三,甚至不敌之前备受谴责的「乘风破浪」和另一部动画电影「熊出没」。 4亿背后的资本博弈,谁是赢家? 仅看名字,剧情框架及演员造型等,「大闹天竺」又是一部想站在「西游」这个超级IP肩膀上腾飞的电影,明星阵容也够强大,由王宝强、白客、岳云鹏、柳岩领衔主演,林永健、马浴柯主演,陈佩斯、朱时茂、王祖蓝、刘昊然、黄渤等友情客串,甚至还有六小龄童助阵。 但纵观其故事情节,「大闹天竺」围绕武空的身世,讲述了盛唐集团总裁唐宗突然离世并留下遗训,让他的儿子唐森(白客饰)必须在耍猴人武空的陪同下前往印度寻找遗嘱,而又被为了争夺公司财产的唐宗弟弟(黄渤)派人一路追杀的惊险故事。两人在印度巧遇自恋臭美却又忠诚的朱天鹏(岳云鹏饰),以及美丽性感却对唐森死缠乱打的美女吴静(柳岩饰),四人兜兜转转结为同盟,最终组成了另类的西游四人组。 电影虽披上了西游的外衣,却似乎又仍脱离不了「泰囧」的影子,导致口碑不尽如人意的最大原因是剧情硬伤和整体价值观敷衍表达,作为一部中印合拍片,电影中应该极力展现的文化精髓和风土人情显得太稀薄,中国文化元素并未和印度文化产生碰撞,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未得到令人信服的展现,密集堆砌的笑点略显干瘪,整部电影剧情不经推敲,始终弥漫着一种胡闹感。 「大闹天竺」口碑失利,票房亦在低走,可以说作为新任导演的宝强责无旁贷,但「大闹天竺」背后似乎还背负着重重资本压力,电影出品方有8家,由光线传媒作为今年的重点项目独家发行,王宝强的乐开花影视和光线影业、诸暨升维传媒、海润影业及猫眼影业任出品方,光线影业和猫眼都是光线传媒旗下,有媒体称,「大闹天竺」的拍摄成本为1.1亿元,按照业内三倍收回成本的算法,所有的投资方都是赢家,而光线无疑拿大头。 另一方面之前有传言称「大闹天竺」被保底10亿,保底发行这一「传统」是中国电影业心照不宣的「规则」,和和影业去年凭借保底「美人鱼」一战成名,其最擅长的就是「高额保底+信托分发」的资本运作模式。而光线传媒CEO王长田此前也表示:「「大闹天竺」没有被保底,这是由光线独家发行的影片。我们一直的策略是一般不介入保底发行,并且我不认为保底会成为市场主流。」那么最后这场博弈究竟谁会大赚一笔,目前各发行方都讳莫如深。 「大闹天竺」的宣发可谓是今年春节档6部影片中借风最大最久的一部,从去年王宝强离婚一案如火如荼之时,当时,无数的粉丝或支持宝宝的看客发出了要「贡献」票房的呼声。这也不乏是一张「同情牌」,众人将对王宝强遭遇的同情心理,转化为支持其事业的最佳发力点,这部还未杀青的电影就顿时成为人们春节必看的电影之一。 也许这也正是「大闹天竺」能首映斩获1.84亿的最大原力所在。但是事实上呼声越大,一旦失望带来的反噬也往往越严重,许多观众看后表示:「王宝强还是做回演员这份更有前途的工作吧」。 入行无门槛,不是谁都能当导演 但不管最后谁赚钱,王宝强这次口碑大跌,之后的演艺生涯或许也将改变。作为出品人自然谋利为先,但处女作的成功与否就王宝强个人而言,似乎并不只是赚钱那么简单。「大闹天竺」承载了太多东西,自从王宝强婚变,打官司,媒体炒作,名人站队,整个娱乐圈都沸沸扬扬,树大招风,名声大噪的同时也给这部影片也惹来了麻烦。 这部电影,既是王宝强自导自演的第一部电影,又是他走出阴霾将心思集中到事业上的一个标志,可以说不少影迷是带着同情和支持去看电影的,电影本身质量占据的因素可能并不多,但导演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这句话还是很中肯的。 如今国产电影人才有着巨大的缺口,「演而优则导」似乎是供需不平衡下的必然选择。徐峥、赵薇、陈思诚、苏有朋等演员目前为止都交出了尚属合格的作品。「大闹天竺」的编剧之一,束焕,也是徐峥的御用编剧,他的参与使得「大闹天竺」多少和徐峥的电影有些撞车。但不可否认王宝强很努力,但他的喜剧天分着实有限,「大闹天竺」用的梗大多已经老旧,王宝强的导演水平受到质疑也是理所当然。这个现象也引起部分影评人对导演这个职业是否有门槛的讨论,演员,歌手随便就转型做导演,这是对整个电影行业的不尊重和对观众的敷衍。 当然,也正因其首次执导,我们或也可以不必如此苛刻去对待一位新人的首份「答卷」,在采访中王宝强的态度很谦逊:「我第一次做导演,也不知道会拍成什么样子,我也不好意思请监制过来,就害怕电影不好的话连累大家,给他们添麻烦。所以,第一次,还是我自己摸索一遍。」宝强不是电影科班出身,也没有导演经验,虽然其亲眼见证身边的徐峥、陈思诚凭借囧系列和「唐人街探案」转型导演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对宝强而言,「大闹天竺」之后或许表明其还需要更多的积累和沉淀去为转型导演之路加持。 导演对于整部电影的风格把控,灵魂气质至关重要,虽然剧本有名编剧编写,有庞大的演员阵容助力,有前期宣传的渲染,但最后做出价值判断的还是导演本人,导演的功夫不能假手于人,更不能一蹴而就,在这一点还希望业内的人耐心修炼。 招聘栏 「娱乐调查局」现招新媒体内容编辑、视频后期若干,简历和作品发往hr staff-smartf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