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张天师挽救了半个道教勤志服知

时间:2023-3-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话说北宋仁宗朝,京城汴梁发生大瘟疫。眼见局面愈发不可收拾,著名的政治家范仲淹向皇帝建议,请当代的张天师到京城禳灾。赤脚大仙下世的宋仁宗采纳了这个建议,派出洪太尉到江西龙虎山,敬迎张天师进京。洪太尉上了龙虎山,在好奇心驱使之下打开了伏魔井的封印,一百零八魔王脱困而出。这便是水浒故事的引首,国人都比较熟悉。那么,小说中这位神通广大的张天师是谁呢?其原型就是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

张继先生来是个怪人,到了五岁上下,仍然不会说话。可以想见当时他的父母是多么着急!通过多方寻医问药,都没有任何效果。就在父母已经几近于绝望的时候,张继先开窍了。这一天大早,他听到了公鸡的鸣叫声,便回过神来,突然能够开口说话。不只是能够说话,并且一开口就是赋诗:“灵鹦有五德,冠距不离身,五更张大口,唤醒梦中人。”这就是所谓的一鸣惊人吧?

不得不说,有些人天生会说话,很晚才开口的张继先就是如此。九岁的张继先继承了天师之位,在十二岁的时候,便得到了当时的皇帝宋徽宗的召见。宋徽宗看到张天师还只是个半大的孩子,心中便有亲近之感。他半开开玩笑地问张天师说,“你居住在龙虎山,经常看见龙和虎吗?”平常孩子见到皇帝,只怕是战战兢兢说不出话。可是张继先却镇静如常,他机敏地回答道:“在山里面老虎是常看到了,不过只到今天才看到龙颜。”捧得皇帝非常高兴。

这一回皇帝召见,是因为解县的盐池发了洪水。皇帝身边的另一位高道徐神翁认为是恶蛟为患,必须请张天师来降妖。别看徐神翁现在声名不显,在明朝之前,那可是大名鼎鼎的神仙。他正是现代人所熟知的“八仙”之一。不过到了明朝时,他的位置被何仙姑所取代,从此名气一落千丈。能混迹于八仙队伍数百年,可见徐神翁本领非同一般,眼力劲更不会差。徐神翁推荐的这个少年张天师,本领果然高强。

张天师听了宋徽宗召他进京的原意,二话不说便开始画符请神将治水。他将画好的符箓投入盐池之时,刹那间电闪雷鸣、天地变色,不一会便有恶蛟的尸体浮现到了盐池之畔。宋徽宗问道,“你是用什么办法杀死恶蛟的?还可以把神将召唤出来吗?”张天师微笑地说,“我请的是关羽,还能够把他请下来。”于是又开始持剑念咒,召请关羽。

不过宋徽宗也是叶公好龙之人,看到了红脸的关公显圣,吓得魂飞魄散。直接抓起一把新铸的钱当武器,扔向关羽。镇定下来之后,才发现自己对神灵无礼。赶紧补救着说,“用这个封你!”这一年是宋徽宗崇宁二年,新铸钱为崇宁重宝,因此宋徽宗封关羽为“崇宁真君”。这是关羽被正式纳入道教的开始。以往只有民间对关羽有崇拜,正是籍由宋徽宗和张天师,关羽在道门中开始了辉煌无比的升迁之路,后来的皇帝不断对关羽进行加封,直到后来被封为“关圣大帝”。

张继先的贡献主要还在于对正一道的改革。从第三代天师张鲁开始,正一道势力开始式微。曹操将张鲁家族及正一道从汉中迁往洛阳,张鲁一死正一道便群龙无首。到了北魏时,寇谦之改革天师道,提出来的口号便是革除“三张伪法”,进一步打击了传统的正一道。因此,从曹魏到北宋,龙虎山正一道在道教中的影响力都极其微弱。到了宋哲宗时,好不容易才混了个三山符箓派的名头。但传统正一道的外丹、符箓、房中术等,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幸好,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是天纵之才。他积极吸收当时各大道派的优点,引用内丹术改进正一道传统的符箓道法,形成崭新的“正一雷法”。

这一改革,使历史久远的正一道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到了元朝时,正一道便成了南方道教的领袖,被视为“道教正宗”。成了为中国道教北全真、南正一相并列的两大派别之一。可以说,正是张继先的改革,使得正一道走出了衰弱,救了“半个”道教。张天师的符箓和雷法,成为了他的两大利器,不断在文学作品中出现。

这位道行高深的张天师也预料到了国家的巨大灾难,他曾派徒弟向皇帝进书,预告劫难。请皇帝修德以消灾。可是,人力终有限,天意难违。女真铁蹄践踏中原大地,“靖康之耻”成为汉民族心中永远的痛。正是金兵攻破城门那一天,36岁的天师张继先羽化飞升。虽然只有短暂的住世时间,张继先以自己超常才能,在中国道教的历史上书写了华丽的篇章。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