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早期症状隐匿,发现时可能是中晚期

时间:2021-5-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69069.html

“我年纪轻轻,为什么要做肠镜?”

“每天大便很正常,会有什么问题?”

“肠镜很痛苦吧,会不会戳破肠子?”

大部分人都会有类似的问题。

  有很多人肠道没有不舒服,肠镜却发现直肠或结肠息肉,有些息肉病理结果甚至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前病变。

  49岁的赵先生,平时不抽烟、不喝酒,注意锻炼,身体很好。

  3个月前,他偶然听说一个50多岁的亲戚被诊断为晚期直肠癌,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初期症状是大便带血,被当成痔疮治疗了一年多。

  这个消息让老赵吓了一跳,他长期坐着工作,也有痔疮,一旦“上火”,就会大便带血。于是,老赵急忙到我院预约了肠镜检查。

  结果发现,在乙状结肠距肛门20cm处,发现两枚直径0.4cm-0.6cm大小的息肉,另在横结肠还发现有3个比较小的息肉,直径约0.3cm大小。

病理提示:符合管状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实就是早癌,可以限期内镜下切除。

结直肠癌早期发出的“求救信号”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它的发展历程犹如蝌蚪变成青蛙,也如新鲜的苹果逐渐变烂。早期大多数没有明显症状,不通过医学检查很难发现,是典型的“寂静的肿瘤”。但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会有一些“蛛丝马迹”,具体有以下几种症状。

  1、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大便变细等。结直肠癌患者大便次数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没有粪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尽的感觉。

  2、腹痛:部分患者以腹部隐痛为首发或突出的症状,另一些患者表现出不完全肠梗阻的症状,如腹部阵发性绞痛、伴腹胀、排气、排便不畅。

  3、黏液便或黏液脓血便:血色暗红,通常与粪便混在一起,便意频频,有时只解出一些血或黏液,而无粪便,此时,警惕是结肠癌。

  4、贫血、低热、乏力、水肿、不明原因的消瘦等全身症状:随着肿瘤扩散浸润,肿瘤表面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导致患者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尤以贫血、消瘦为主。

肠镜检查真的能救命

  肠镜,也称电子结肠镜,是一条长约cm、直径约1cm,末端装有微型电子摄影机的可弯曲的纤维软管,在医生操作下通过肛门置入直肠、结肠直到末端回肠的肠腔内。

  医生在肠镜相连的显示屏上观察肠壁表面,发现问题用附属设施进行采集标本及相应治疗,病情诊断后辅助临床后续药物或手术治疗。

  消化道肿瘤的前期症状很隐匿,当出现症状(如腹痛、便血、大便性状改变、贫血等)时大多已是中晚期。

  绝大多数的结直肠癌是由小息肉演化而来,肠镜检查不但可以肠镜下切除小息肉,还可以钳取小块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而指导治疗。

  在它还是息肉时发现并切除它,就能阻断其癌变进程。这不是救命吗?

随着内镜技术的日臻成熟,内镜下黏膜切除、黏膜下剥离(EMR、ESD)技术不断进步,不但可在结肠镜下切除结直肠息肉,也可在结肠镜下切除早癌。

这些高危人群需做肠镜检查

  一般来说,年龄在40-74岁的居民都属于结直肠癌的筛查人群。即使没有明显不适或异常,也建议50岁以上人群去做一次肠镜,然后根据结果决定后续检查频率,以下高危人群更应缩短检查频率。

  1、有家族遗传病史人群。

  2、有肠息肉病史人群。

  3、排便不规律的人群。

  4、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贫血人群。

  5、做过结直肠癌手术人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