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峧有两个神仙,邻近各村无人不晓:一个是前庄上的二诸葛,一个是后庄上的三仙姑。”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一部代表作。赵树理本人便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他了解农民的生活,也善于用文学的笔去反映农村生活的种种问题。 这部小说是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来,作者从中深受感触,尤其是他下乡工作时,村里人认为男女自由恋爱是伤风败俗,教训一下青年男女亦应当。但当时政府已经颁布了恋爱自由的法令,某些农村地区人的思想上仍保持原有观念。《小二黑结婚》从表面上看是讲述男女自由恋爱的故事,但从赵树理创作的背景及宗旨来看,绝非仅此而已。 小说全篇刻画最为鲜明的便是两位家长:二诸葛和三仙姑。惟妙惟肖的刻画可谓得益于巧妙运用口语化很强的语言,这两人是落后农民的典型代表,他俩亦是小芹与小二黑结婚阻碍之一。作者采用正面描写去刻画两人,而小芹和小二黑则多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刻画。 对于三仙姑这个人,赵树理对其有着明显的贬斥意味,尤其在文末写道她受城里其他女子议论她化妆浓、穿着艳时,显示了作者极为苛责的态度。三仙姑这一形象的确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她好逸恶劳、封建迷信、思想落后、作风不正,爱好打扮,但是她在人性角度追求人的原始本身时,真的如此不堪吗?回想其他著作中的人物刻画,恐怕三仙姑算不了什么吧三仙姑的封建还体现在她对于女儿小芹的婚事上,她给小芹找了一家有钱人,这种买卖婚姻亦是封建思想的体现。 再来说二诸葛这一形象,可谓封建迷信第二人,从他非要翻黄历择吉日来种麦便可看出,另外一点更加明显地体现为他在为小二黑找童养媳,实行包办婚姻,这两种人,两种婚姻,都是那个不开化的农村社会的产物。 面对二诸葛与三仙姑的重重阻碍,两位青年并未妥协,而是勇敢地反对其父其母。这也体现了农村中新一代青年思想上的解放与觉醒。但是村中恶霸金旺等人又是一重阻碍,最终在区长的参与下,两人才结成了婚。 从总体上看这部作品,它一开始并不深受群众欢迎,后经彭德怀推荐,开始广为流传,赵树理也随之在解放区文坛扬名,多数人还都保持着五四以来西方新文学概念认同,而在年周扬指出《小二黑结婚》的价值不只在于讴歌自由恋爱,还在于讴歌新社会,与农民战胜封建的势力。 赵树理小说所具有鲜明特点就是与传统章回体小说类似:通过矛盾冲突及叙事来塑造人,很少采用静止的景物、心理描写等,通过“米烂了”、“种麦子”两件事,种种矛盾冲突便可掌握二诸葛和三仙姑的形象。 还有一点则是赵树理小说中适用于民族文化心理与审美趣味的继承,在作品的体现便是最终获得了大团圆的结局。然而大团圆的结局也不只是赵树理一人想当然而为之的,其中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包括了喜剧色彩因素,时代的乐观主义。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赵树理作品中具有鲜明的“问题小说意识”。他下基层,了解基层政权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用小说的形式反映,从而引起领导注意,他深入农村与群众,是中国现代作家中第一个真正打破新文学与农民之间隔膜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