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便秘便秘很常见,预防很关键

时间:2021-5-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南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7511920.html

听说爱情有时候就像便秘,努力了半天,结果就是一个屁而已。

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或费力、排便不顺、便次减少(每周少于3次)、粪便干结且量少。

孕妇更易便秘?

便秘从不分男女老幼,但似乎更亲睐一类人,那就是孕妇。据国内一项调查,约有38%的孕妇会发生便秘。也就是说,10个孕妇里就有3~4个会出现便秘。千万不要小看这孕期便秘,它的危害简直超乎你想象。

便秘的危害

①便秘最直接的影响应该是长痔疮了。痔疮不仅加重便秘的发生,到了孕晚期痔疮还会突出,而且痔疮破裂出血,还会诱发孕期贫血,直接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②用力排便有风险。便秘就需要用力排,而用力过猛就会使腹腔压力升高,导致子宫收缩,诱发胎膜破裂,进而发生早产或流产。另外持续用力也会让血压升高,可能导致子宫血供不足,胎儿宫内窘。所以,用力还需谨慎!

③严重便秘还可能会影响产程。如果积聚在肠道内的便便太多,可能妨碍胎儿的顺产分娩,造成难产,危及母婴健康。

便秘发生的原因

首要原因就是孕期激素的变化。孕激素、生长抑素分泌增多,在激素作用下胃肠道排空受到抑制,便便在体内停留时间就延长了。在回肠和结肠里水分重吸收也就增加了,便便中的水分少了,自然变的坚硬无比。

其次,随着的宝宝个头变大,会对胃肠道造成压迫,导致其蠕动减缓。肠道和便便的关系其实就像输送带和货物的关系,当输送带放缓或者停止,便便的排出自然也就慢了。

再有,饮食和运动在便秘形成中作用也很大。膳食中淀粉和肉类比例过大,膳食纤维比例过少,再不爱喝水,那自然就容易便秘。如果总是保持静态体位(总坐着或者躺着),那便秘自然会找上你。

便秘的预防

①饮食上注意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多吃蔬果杂粮这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尤其是以前有便秘经历的,一定多吃些粗粮(如糙米、小米、玉米等)和叶菜(如白菜、芥菜、菠菜等)。闲来无事,还可以吃一些坚果等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以及蜂蜜等能够促进肠道蠕动的食物。

②每天饮水量要充足。体内水分不足,便秘就会加重,所以,每日至少喝7~8杯水(-ml)。水分不足,粪便就无法成型,而粪便太少,就无法刺激直肠产生收缩,也就没有便意产生。另外,牛奶不能代替喝水,并且孕妇尽量不喝饮料(比如奶茶、可乐等等)。

③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早上和餐后最容易出现便意,其中以早上醒来排便最好。因此,起床后可以空腹饮一杯温开水或蜂蜜水,再吃早餐,促进起床后的直立反射和胃结肠反射。

④适当运动。很多准妈妈们在孕中晚期时,身体沉重,容易疲劳,就喜欢葛优躺,这样是不对的。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孕妇的腹肌收缩力,促进肠道蠕动,预防或减轻便秘。因此,即便在身体日益沉重时,也应该做一些身体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健身操等。

⑤排便姿势有讲究。从生理结构上来说,蹲式的排便更顺畅,但是,下蹲时间过长,除了容易脚麻之外,还会增加患痔疮的风险。对于孕妇来说,蹲坑很不方便,因此,使用马桶的时候加个凳子来踏脚就很好,可以将身体调整至最佳角度。另外排便时就不要玩手机了,应集中注意力,减少干扰。

⑥适当摄入含有益生菌的食物,益生菌作用于调整肠道微生态,需要一定的时间才有效果,孕妈妈可以每天适量进食一些富含益生菌的酸奶、发酵奶酪等食物。必要时可视身体情况酌情服用肠道菌群调整药物或保健品。

⑦好心态也很重要。很多准妈妈对便秘很是恐惧,尤其是孕前有便秘经历的人,于是便有意识地减少排便次数,殊不知这样的后果只能是导致便秘更加严重。其实,无论担心与否,便秘都在那里,与其日日惶恐,不如积极面对。

在生活调理无法有效改善便秘的情况下,应尽早寻求医生的帮助,积极处理。

孕期便秘固然可怕,合理预防,积极面对就能化解其中危机。

严肃提醒:

便秘严重的朋友一定要就医治疗,千万不要私自使用药物,包括外用药,年妇产科通便药合理应用专家委员会就在中华医学杂志发布了《通便药在妇产科合理应用专家共识》,表明:润滑类泻药如开塞露、蓖麻油禁用于妊娠期女性。

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孕期营养门诊

通过专业的营养评估和指导,为孕产妇提供个性化的科学营养方案。

业务范围:

孕期体重管理

孕前、孕产期个体化营养分析与指导

妊娠糖代谢异常孕妇医学营养治疗

其他妊娠合并症的营养治疗

孕产期运动指导

产后营养监测分析与产后康复指导

开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

上午8:00-12:00,下午2:00-5:00

咨询-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