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迷梦,从情痴到开悟,曹公究竟要告诉我

时间:2023-2-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m.39.net/pf/a_4793225.html

雪忆柔

一部未完之书能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代表之作,一本书让后世争论不休且自成门派,古今中外唯有《红楼梦》。

毛主席说:“《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

王国维说:“《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

鲁迅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张爱玲说:“三恨红楼梦不完。”

得诸多经世人物的赞评如此,自古以来也唯有一部《红楼梦》。

《红楼梦》纵横宇宙,包罗万象,充满了美学意义,它囊括了文学、政治、艺术、哲学、历史、经济、医学等各个领域,堪称宏篇巨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那么,曹雪芹倾注数十年创作的《红楼梦》究竟在表达什么呢?我将与诸位探讨一二。

一、曹雪芹的补天之梦

曹雪芹以“遗腹子”之名生于南京江宁织造府,早年享受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公子哥生活。在他虚岁13岁那年,曹家突逢变故、家道中落。22岁之后,进京的曹雪芹结交了诸多王孙公子,得以了解京城王府文化。由此看来,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多半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背景。

生性豁达不羁的曹雪芹在30岁那年,写成了《红楼梦》的初稿《风月宝鉴》。后在隐居西山的十多年间,将旧作《风月宝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了巨著《红楼梦》。

48岁那年,曹雪芹依然笔耕不辍,继续修改着《红楼梦》,后因幼子夭折而卧床不起,最终病逝于北京,此书只留下前八十回未见终稿。

表面看,《红楼梦》颇像曹雪芹本人的回忆录,然而诚如他所写:“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曹雪芹在虚实之间草蛇灰线、伏笔千里,讲述了比曹家更为复杂、宏大的故事。

作为讲述者,曹雪芹更像是《石头记》中的那块补天之石,冷眼旁观着大观园中的一切。

曹雪芹想补的天绝非贾府之衰,而是整个封建时代下的青天。

可以说,《红楼梦》是具有觉醒意识的,而全书的男主人公贾宝玉更是具备了毛主席所说的“大革命家”的风骨。

所以,《红楼梦》所阐述的第一层意思正是曹雪芹本人的心思,萌发一种朦胧的超前的新思想,歌颂一个叛逆的反抗的形象。

二、超脱世俗的爱情

《红楼梦》让大多数人记住的是一个“情”字,这也是为什么它又名《风月宝鉴》《金玉缘》和《情僧录》的原因。且《红楼梦》“大旨谈情”,太虚幻境宫门题“孽海情天”,可见这本书首先所要表达的主题离不开一个“情”字。

《红楼梦》以贾宝玉为核心,写了宝黛钗之情,大观园众姐妹之情,以及王孙贵族、平民百姓之情。有纯情,亦有污浊。

他人说“情”,要么委婉保守,要么直白露骨,而曹雪芹则开创了一个词的先河,那便是“意淫”。在《红楼梦》中,曹公所谓的“意淫”并非贬义,他是对贾宝玉的充分概括。

《红楼梦》第四回的警幻仙姑向贾宝玉解释了“意淫”之意:“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滥淫之蠢物耳。”

由此可知,所谓世俗之淫,一言以蔽之,那便是满足肉欲。而“意淫”是不以满足肉欲为核心的,恰恰就是贾宝玉对年轻女子的在精神层面的渴望。

这种思想上的欲望,不仅仅是贾宝玉对林黛玉这个灵魂知己的爱恋上,还包括诸多年轻的女性。这是贾宝玉的博爱,更是他重视灵魂沟通的体现。

曹雪芹所赞扬并向往的爱情,绝非普通情爱,也并非腌臜之情。

第七回焦大醉酒大骂:“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第六十六回柳湘莲失口所言:“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以上这样龌龊的情感是贾宝玉所不齿的,尽管他可以与袭人偷试男女之情,可以对偶遇的农家少女二丫头“恨不得下车跟了她去”,在他心里的唯一始终是林黛玉。

贾宝玉和林黛玉“发乎情止于礼”的交往,以及贾宝玉所有对林妹妹的情痴,才是《红楼梦》最高贵最纯洁的情感。

可以超越世俗偏见以及封建礼教的自由恋爱,就是《红楼梦》所推崇的真情。

三、超越凡尘的思想

从一朝显赫的钟鸣鼎盛之家,到顷刻间大厦倾倒,只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主线,于爱情之外,表现了封建道德、礼教、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堕落及腐朽。

《红楼梦》中一僧一道的形象,更是从佛学、道教的角度,演绎了“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哲学境界。

故事的开篇由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铺叙开来,将一块无用顽石卷入了红尘中了却劫数。再由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留下这“满纸荒唐言”的故事,正应了佛教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本质。

而佛教中所言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则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完美的演绎。金陵十二钗之命运更似无法消解的业障,写尽了世间之苦,道尽了执念之悲。

至于道教思想,在《红楼梦》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诠释。《老子》中写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贾宝玉则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可见,二者思想不谋而合。且贾宝玉对人情练达、世事学问的厌烦情绪又像极了道教的“无为”。

然而有趣的是,曹雪芹欣赏道教思想,对道教中人却保持鄙夷的态度,比如与赵姨娘狼狈为奸的马道婆、趋势逢迎的张道士,在曹公的笔下颇为不堪。

结合佛与道,曹雪芹所表的不过是“到头来只是一场空”的虚幻。所谓繁花似锦是梦,破败苍凉也是梦,世间种种皆是梦的一种无奈之感。

《红楼梦》这种身在凡尘却能超脱世俗的思想,也正是曹雪芹本人所希冀渴望的。

四、笔者小结

世人所共鸣的《红楼梦》主题思想无外乎是“情”与“政”,“压迫”与“反抗”。

贾宝玉的一生是个不断开悟、释悟以及顿悟的过程,尽管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背离了曹雪芹的初衷,然而我却很认同关于贾宝玉最后跟着道士和尚离去的结局。这个“离去”不是高鹗笔下的“挟”,而是“悟”,我想或许会更好些。

有趣的是,我们可以用世俗的眼光品读《红楼梦》,也可以站在超脱的角度去解析它,而这正是《红楼梦》的独特魅力所在。

作者:雪忆柔

文字是灵魂的歌者

指尖在书海中起舞

愿以我之心温暖你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