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黛玉是绛珠草,神瑛侍者或不是贾
时间:2024/6/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红楼梦》:黛玉是绛珠草,神瑛侍者或不是贾宝玉,答案很简单。我们都知道,《红楼梦》的缘起,就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之间的灌溉之缘。绛珠仙草生长在西方灵河畔,受到赤霞宫神瑛侍者甘露日夜浇灌,从而修得女子之身。得道之后,为了报答神瑛侍者,在警幻仙姑的安排下,追随来到凡间,以“一生的眼泪”偿恩。后来的情节我们也都知道了,绛珠仙草来到凡间就成了大家熟悉的黛玉。而绝大多数人认为,神瑛侍者就是后来的贾宝玉。但我对此是有不同看法的。究其原因,认为贾宝玉就是神瑛侍者的理由,就在于绛珠仙草曾说过的“还泪”。成为黛玉之后的一生,确也是经常流泪。而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女子、尤其是年轻女子的眼泪,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情人所流。而宝黛之间的恋情,就成了这个推断的佐证。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在《红楼梦》里,是有非常明显的原文,提示贾宝玉并非神瑛侍者的,出现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贾宝玉在秦可卿房里午睡,神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带他到处游览,并听取了红楼梦十二支曲子。但贾宝玉仍未醒悟。于是,警幻仙姑只得另辟蹊径。带着贾宝玉来到其她仙姑之处。见到贾宝玉前来,前来迎接的仙姑是这么说的:我以为是绛珠妹子的生魂来了,怎么是这么个浊物?可见,仙姑们和绛珠仙草、以及神瑛侍者都是旧识。而贾宝玉只不过是她们眼里的“浊物”,又如何能是曾经的神瑛侍者呢?那么,贾宝玉到底是什么身份呢?我认为,贾宝玉其实就是无稽崖下、那块女娲补天留下来的石头。虽然,补天石被神僧施以幻术而变为通灵宝玉,并允诺携它“衣冠昌盛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来历练一番。实际上,贾宝玉之所以以“宝玉”为名,就是因为他衔玉而生之故。所谓玉在人在,玉毁人亡。实际上,在《红楼梦》里,但凡通灵宝玉遗失,贾宝玉就会浑浑噩噩。这么说来,如果他就是神瑛侍者,岂会受一块石头所累?但是,在《红楼梦》第一回里,就清楚说出了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即将下凡演绎还泪奇缘一事。很显然,神瑛侍者必然是来到了人间的。那么,他到底是谁呢?想要知道神瑛侍者到底是谁,当然得从绛珠仙草、也就是后来的黛玉身上寻找线索。既然她们即将演绎还泪奇缘,我们就只需要从黛玉的“眼泪为谁流”去剖析即可。黛玉一生,3岁丧母,7岁丧父。这样的人生,必然是凄凄惨惨、眼泪不干的。但是,她的眼泪也不是廉价的,必然只为特定的对象而流。首先,神瑛侍者是男子之身,于是,我们便很容易将黛玉的母亲贾敏排除——虽然,黛玉3岁丧母,确实一定为母亲流泪不少。其次,黛玉为贾宝玉流泪吗?四大名著小学生课外书籍儿童版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精选月销量¥8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确实有过,而且还是经常。比如两个人斗气拌嘴,黛玉就经常有委屈的流泪。还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情节,是贾宝玉挨了贾政的毒打,黛玉前去探伤时,确实是“未语泪先流”。但如果神瑛侍者就是贾宝玉的话,如何解释,当黛玉宝钗互剖心迹、义结金兰之后,黛玉的生活从此阳光明媚为主,很少再有流泪的描述呢?如果贾宝玉就是神瑛侍者,按理,这个“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必然将是“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的局面。而黛玉短短的16岁人生的后半生,为何不再流泪呢?这么说来,贾宝玉是神瑛侍者之说,仅仅符合男女之情,但和还泪奇缘有点相悖。那么,神瑛侍者来到人间之后,到底变成了何方神圣呢?我认为,神瑛侍者,其实曾非常亲密地出现在黛玉身边。而且,两人还完美还原、并演绎了前世的灌溉之恩。他就是黛玉的父亲林如海。现在,我们可以一起回顾黛玉和父亲林如海、也就是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前世今生了。在西方灵河岸畔,神瑛侍者以甘露日夜浇灌弱不禁风的绛珠仙草。在人间,林如海呕心沥血,抚养唯一的女儿黛玉长大成人。怎么样,这个情节是不是非常的连贯、也非常地符合两人之间的情分?而黛玉7岁那年,林如海病逝。病重之时,黛玉在表哥贾琏的护送下、千里迢迢回到姑苏,病床前端茶递药,尽心侍奉。但林如海依然还是一命呜呼,撇下自己唯一的女儿而去。试问,从当初离开父亲上京开始,到再回姑苏,直到最后林如海亡命这些年间,黛玉岂能不血泪相泣?之后,孤苦无依的黛玉再次回到荣国府。从此后,这世间再也没有父母。对她而言,父亲林如海就是最深刻的记忆。所以,在荣国府的日子里,但凡春秋祭祀,黛玉总是要一个人独处。贾府上下,甚至包括贾宝玉在内,都不会去打扰她。原因就是知道,黛玉要祭拜自己的父母——更主要是父亲林如海。这些年来,黛玉的泪水,当然是为他而流!尤其是和宝钗冰释前嫌之后,黛玉的泪水,还不仅为自己的父亲而流吗?这几个情节,难道不是更符合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之间的故事吗?所以,在我看来,神瑛侍者并不是贾宝玉,而是黛玉的父亲林如海。这是有非常大的可能的。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