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茶道 茶源于中国,中国历史最久,因此,也最晓得情趣。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富贵之家,过的是“茶来伸手,饭来开口”的生活;贫困之户,过的虽是“粗茶淡饭”,但都离不开一个“茶”字。总之,“有清茶一杯,便可随遇而安”。所以,中国人在生活中习惯于“每日三餐茶饭”。但由于历史的缘由、地域的差别、民族的不同,使得国人的可谓千姿百态。这就是通常所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茶艺出自茶道,始于唐朝,因此,又有称其为茶道、茶礼的。首见于唐朝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茶道”1词,表明中国是茶道的发祥地。从中可知,唐时茶道已在王公贵族中广为流行,并构成了一定的茶道程式。而唐朝贡茶的发展,又对推动宫的构成与完善,提供了条件。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唐时的贡茶地区已发展到10六个郡,可见范围之大。唐朝李肇《国史补》载,当时各地为了使进贡的茶能遇上宫庭清明宴,还出现了日夜兼程将茶送往 在中国古代,如唐代宫庭的“清明宴”、宋朝的“斗茶”、明清文人的“茶宴”、寺院的“普茶”。和现代百姓接待客人的“客来敬茶”、广东、福建的“客家功夫茶”,还有少数民族五花八门的饮茶风俗,里面都包含着茶的“道”和“艺”,但与生活紧切结合,所以比较接近实际,不像日本茶道那样过于程式化。 中国现代,发展成为规范化操作程度的要算是台湾。台湾陆羽中心,致力于普及的泡茶技艺,通过多年的教学与实践已构成了百姓积极参与,并与众多馆紧密结合的一种大众饮茶消费的情势。运用的用具包括、茶萼、茶船、茶巾、茶汤、茶档、茶盘、茶盂、水壶等。 中国更多的是以表演情势出现的,如陕西仿唐宫庭、上海仿清文人、云南三道茶、福建乌龙、浙江龙井茶、湖南擂茶、江西禅茶、山西五台山佛茶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