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牟平县历史上曾有个仙姑乡,即现今莒

时间:2024/12/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本文的话题依然与胶东历史区划有关,这次要介绍的地方是“仙姑乡”,系老牟平县历史上的一个区划名称。

外地的朋友看到“仙姑乡”这个称呼,可能会有些不明所以。但对于牟平尤其是莒格庄镇的朋友来说,应该很快会联想到相应的村落——没错,“仙姑乡”这个名字,就是因现今莒格庄镇的东西仙姑村而来,其辖区村落也都分布在此附近。

这个“仙姑乡”设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牟平县实行“区乡制”,乡上还有区。而根据民国版《牟平县志》的记载,仙姑乡属第五区管辖,同属该区的还有尺坎乡、水道镇等。

仙姑乡的规模不大,共管辖10个村庄,分别是西仙姑、东仙姑、蒿口、曲河庄、杭北头、东垛夼、西垛夼、东莒格庄、西莒格庄和朱皮屯。上述村庄当中,除杭北头村现属水道镇管辖之后,其与村庄均为莒格庄镇的辖区(其中朱皮屯为自然村,行政上属西垛夼村),大体相当于莒格庄镇的西北部区域。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或许会有疑问:“既然现莒格庄镇驻地莒格庄也在这一范围内,那么,当初这个乡为什么不叫莒格庄乡而叫仙姑乡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县志中并无明确记载,不过从人口规模和历史轨迹中多少可以看出些端倪。

根据《牟平县地名志》的记载,上世纪八十年代统计,东西莒格庄村的人口总数约为余人,而东西仙姑村的人口总数约为人,也就是说,“仙姑”的规模要明显大于“莒格庄”。

另外,同样根据《牟平县地名志》记载,莒格庄镇(乡)的前身是莒格庄公社,而莒格庄公社的前身又是张家圈公社(年才改为莒格庄公社)。换言之,莒格庄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及之前,还算不上是这一区域的中心村落。因此,叫“仙姑乡”而不叫“莒格庄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仙姑乡”是因“仙姑村”而得名,那么“仙姑村”又有什么来历呢?根据《牟平县地名志》的记载,这里的“仙姑”,指的是古代的一座“仙姑庙”。

志中称:村庄附近有山,名为“仙姑顶”,顶上有“仙姑庙”(当初那座“仙姑庙”是否还在原处?这一点没有专门打听),相传为八仙之一的何仙姑修炼成仙之地。元代有先民来此建村,因为仙姑顶以东,故名东仙姑村。后来西面又建一村,则称西仙姑村。

东西仙姑都在大路沿线,地名石碑就立在村口。并且两村隔河相望,国道在经过此处时修建了一座桥,就称作“仙姑(东)桥”。总之,这里的“仙姑”字样还是比较多的,以后路过这里再看到的话,大家应该就知道其相应的含义和历史了吧。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