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便秘高发季,很多人都会出现排便困难。其实,除了受季节影响外,便秘的出现还与我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一、什么是便秘?一般来说,"便秘"有这样几种表现: ?大便次数少,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大便干结,硬呈球状。?排便困难、费力,排便时间延长。?排便不尽,便后仍有便意。不管出现以上一种还是多种表现,都属于便秘。当然,每个人的排便规律是不尽相同的。有些人可能是4~5天才排便一次,但是没有粪便干结、排出不畅等不适症状,则不属于便秘范畴。 二、便秘最爱这些坏习惯?口渴了才喝水。平时不注意补充水分,导致身体缺水。喝水少,大便会变得干结,这样一来,会增加排便的困难。因此,每一天都应分多次、小口补充水分,刺激肠胃蠕动,促进排便。 ?爱吃加工食品。加工食物,如面包、面条和饼干之中含有大量果聚糖,它会破坏人体的自然消化过程,导致腹胀、便秘、腹泻和排气量增多等胃肠道症状。 ?久坐不动。不喜欢运动的人,便秘的发生率更高。由于肠道的蠕动慢,缺乏锻炼的肌肉收缩无力,腹部的压力会降低,导致排便失去动力。建议大家每周至少保持3天的锻炼,每天活动30~60分钟。 ?新鲜蔬果摄入不足。很多人都“无肉不欢”,但是不注意荤素搭配,同样是不健康的。新鲜的蔬果中,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对肠胃蠕动有很大的帮助。不妨在日常的膳食中搭配一些蔬果或粗粮类食物,避免便秘的发生。 ?食用大量乳制品。乳制品中乳糖含量较高,不利于消化吸收。便秘者若食用过多的乳制品,如牛奶、冰淇淋和奶油等,只会加重腹胀。 ?过量补铁、补钙。铁和钙会影响胃肠道的收缩功能,造成便秘。除非确实缺乏这两种营养物质,否则不建议便秘者服用含铁、钙的营养品。 ?习惯性强忍便意。强忍便意会导致便意“消失”,过后想排便就难了。久而久之,肠道会失去对排便的敏感性。所以,想要排便通畅,一定不要硬憋大便。 ?排便爱看手机。年轻人习惯排便看手机,而部分中老年人则会看书或看报。其实,这些坏习惯会影响排便的通畅性。此时,人的注意力被其他物品吸引,加上排便的姿势久久不改变,就会“出问题”了。有研究表明,蹲坑时间超过3分钟就会导致肛门部位的静脉充血淤血,从而诱发痔疮。 ?依赖泻药。便秘者过度依赖药物容易导致结肠丧失自主收缩能力,还可引起电解质失衡、癫痫发作、心律失常和肌肉疼痛等。因此,便秘患者即使用药,也应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服用,且任何一种泻药服用时间不要超过2周。 三、便秘的危害1 加重痔疮 便秘时排便用力,直肠内压增高,阻断静脉回流,加重痔疮症状。 2 诱发肛裂 便秘后,便粪干燥干硬,不易排出,在排便时需用力,干硬的粪便可造成肛管皮肤裂开。 3 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便秘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龄患者,排便时用力过大,会使血压升高,机体耗氧量增加,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4 心理疾病 很多人会受到便秘困扰,排便困难、腹胀等症状,甚至可以导致便秘患者的焦虑影响生活,这点甚至比便秘本身的危害更大。 四、预防便秘记住5条01调整生活习惯多饮水(晨起空腹喝1杯温开水,每天饮水量毫升左右),多食粗粮(玉米、燕麦等),多吃新鲜水果和绿叶蔬菜,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忌烟酒,同时保持作息规律。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生活中的压力。 02适度运动,促进排便特别是久病卧床或运动量少的老年人,更需要适度运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散步、慢跑、做操等运动项目。 03定时如厕早餐后30分钟因胃结肠反射,是排便最佳时期,也可根据个人排便习惯自行调整。每次排便5分钟~10分钟,避免久坐、久蹲、用力排便(会加重盆底功能紊乱),建立排便的生物钟,每天定时如厕1次~2次。 04补充益生菌益生菌可防止有害菌的定植和入侵,补充益生菌能产生大量有机酸,使肠腔内的PH下降,调节肠道正常蠕动,对缓解便秘和腹胀有一定作用。 05避免滥用药物避免频繁或者长期使用抗生素等易破坏肠道菌群的药物。 END(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便出血、肛门长包、排便疼痛、肛门瘙痒、便秘、腹泻、胀气?↓↓↓ 预约通道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