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植物专咏与园艺操作诗 康熙与乾隆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全才”皇帝,不仅能文善赋,对植物的认识也颇有见解。乾隆的御制诗中,经常有对圆明园内植物物候的观察之作,柳绿桃红、新荷吐英、补松移竹都会专门作诗以记。 植物习性的辨诵御制诗中乾隆专门作诗吟诵过松、竹、梅、荷、玉兰、牡丹、紫藤、山桃、桑葚、松下草、柏上藤、垂杨柳等十余种植物,对其形态、生理习性进行细致的描摹,其中以松、竹、梅、玉兰、牡丹、紫藤吟诵最多。 松:松可以说是清代皇家园林中最受青睐的植物之一,也是圆明园应用最多的四种植物之一,乾隆诗中随处可见对松的描写,以松命名的景点和诗作前文已有提及,如松云楼、松簧馆、就松室等。除此之外乾隆还对园中不同栽植形式、不同品种的松进行描绘。庭松:“当庭两株松,卅年前所种。苍鳞已作龙,翠盖欲舞风。千载讵可量,付与仙人弄。”瓿松:“黄山多奇松,其种不一足。贾客移之瓿,船载他方鬻。柯以数尺计,概有凌云局。根以数岁植,貌有千年朴。大似方朔窥,王母小儿目。”天台松:“梯严移根弗易矣”“石隙种松胜盆里”“森竦夭矫恣盘拏”“数尺宛如数丈形”。乔松:“松非槐柳质,耐寒不易长。廿年略入格,卅年始成象。”诗中对松的生长习性,形态进行了生动的描摹,庭院植松,三十年方成气候,盆栽的黄山松、天台松等虽然尺度较小,但造型生动,不输庭松。 竹:清旷楼中“猗猗种竹满前庭”,乾隆通过细致观察,写了“晴竹”“雨竹”“风竹”“月竹”四种不同场景,晴竹“弄影疏踈新沐叶,含飔丽丽欲扬枝。”雨竹:“濯叶移根犹在伏,滴声入律祇宫商。”风竹:“响作枝头内外空”“开窗恰似来君子,扫迳何须命待童。”月竹:“碎影作声尚骚屑,暗丛得照亦婆娑。”此外,乾隆还对新生竹笋亦有描写:“落落紫箨解,节节青竿挺。粗者比旧长,细者与旧等。生翠难拟色,放叶才成影。时霖沾以优,物物皆徼幸。”在《清旷楼咏竹》一诗的注解中,乾隆还提到“北方竹无高至二丈者,不能与楼檐齐也”。可见他对植物的生态习性也具有相当的了解。 梅:对于梅花形、香气的描写,前文已有多处提及,在《盆梅四解》一诗中,乾隆对梅的品种合名、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香片及绿萼,称谓名已纷”“花师识其性,窖护火以薰”“火候视多少,迟速乃以分”“何如在深山,自全其精神”。感叹梅在花师的养护下,开花早晚全由人决定,不能再像在山中一样可以自主开放、体现其原有的精神。 玉兰:玉兰象征着“玉堂春富贵”之意,在御园内应用也相当广泛。西峰秀色的含韵斋是观赏玉兰的最佳场所,庭前有玉兰六株,被乾隆喻为“竹溪六君子”,作有含韵斋玉兰诗共十三首,对玉兰的形、神描写细致入微。在御制诗三集卷七十九《含韵斋咏玉兰作》、五集卷十三《含韵斋对玉兰有作》两诗的注解中,乾隆对玉兰和辛夷进行了辨析,花师告诉他:“玉兰虽有白花,而小且丛条不成树,欲花大成树必须辛夷接植,若辛夷不以玉兰接之则仍紫花也。”“乃群芳谱及诗人皆以木笔专属辛夷,然予意竟以木笔属之玉兰为是,以其白而雅且香、辛夷花紫且无香也。”无论其分析正确与否,作为日理万机的帝王,其求知求实的精神也十分令人赞叹。此外,五福堂内也有玉兰一棵,乾隆视为与自己同庚,誉之为“御园玉兰之祖”而时常诵之。 在诗中,乾隆还对双头牡丹“虽同一枝无不背面而开”、山桃“开时必多风”、“北地桃开先杏发”等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讲解。 园艺操作的记述诗中有关园艺操作的诗相对较少,计有移竹、灌竹、移松、种松等。雨后移竹是园中惯例,“暑节雨既沾,苑监例移竹。”诗中写道:“芟黄汰已枯,植绿补不足。”“密者玄其繁,疏者补种为。矮者植诸冈,高者莳于坻。”“补疏移密中伏候,咫尺西东便取携。”意思是移竹时,要去掉枯黄的植株,以新嫩株补齐,疏密补缺,矮的植于高岗上,高的种在平地里,使其高矮不至于相差太多。在灌竹一诗中:“春月竹之秋,性与群卉殊。”“况抽箨龙时,可漠听菀枯。”“町埭俾均沾,生意迴须臾。”说的是竹子与一般花卉习性不同,秋天是拔节长个的时候,此时若能引水灌溉,便可事半功倍,使其生长茂盛。 乾隆御制诗三集卷四十《移松》一诗的注解中说:“去岁山庄雨后有移松之作。兹御园假山、林丞初种时图美观,所植益密,枫桕之类已长、而松犹低伏,雨露风日之恩率彼速成者侵之,不可听其然,亦所以惜良材也。”几句话对松的习性和移松的原因交代得非常清楚,松生长较慢,以致被生长快的枫桕类树木抢去了养分无法很好生长,故需要移植它处,以免其“受屈速成族”。 记载园内重要活动的诗作乾隆记载的圆明园内活动主要包括:恭奉皇太后回园、陪皇太后游园赏花、携大臣游园、观龙舟、雨后或雨中泛舟,以及自己离园、回园等。作为记载活动的诗文,对植物的描写只是起衬托心情的作用,以便借景抒情,表达感想。因此这类诗中描写植物相对较粗略,其中涉及到的植物有:桃、杏(“北地桃开杏先发”)、梅、柳(“盆梅白玉条摅遍,陌柳黄金色染轻”)、麦(“舟行岸麦从新绿”)、槐(“迎凉庭爽幂高槐”)、枫、菊(“霜枫叶烘千林熻,洋菊花张百锦妍”)、艾草、石榴(“露浓艾叶猗帘绿,风拂榴花照槛丹”)、牡丹(“霜枫吟牡丹青错”)、松(“更喜松根有雪留”)、柏(“底峙恒欣双柏翠”)、荷(“得陪荷夏赏芳辰”)、杨(“帆拂垂杨乳燕飞”)、木兰(“木兰沙浦好乘凉”)、乔松(“只有乔松较昔殊”)、蒲(“塘柳池蒲无不滋”)、竹(“树叶欲黄竹笋阏”)。从诗中可以看出,御园雨泛、游园多在春夏季,因此诗中的植物以桃、杏、梅、柳等春景植物为主,而皇太后迴跸则主要在秋季,所见植物以枫叶、菊花为多。 纵观乾隆御制诗集,圆明园内的大部分植物种类均有涉及,尤其是松、竹、柳、荷四大园林植物记述甚多,从诗中可见,园内植物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有以下几个特点: 选用乡土树种,体现地域特色:杨、柳、榆、槐、椿是北京特有的乡土树种,管理粗放,价格便宜,因此在园内土山上、景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枣、杮、松、柏等也是华北地区表现较好的植物种类,同样得到了造园者的高度重视。 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材料:皇家园林的植物选择往往从一定程度上体现皇权、富贵等象征意义,如“玉堂春富贵”(即玉兰、海棠、迎春、牡丹等四种植物)的广泛应用。同时也注意体现文人园林中的“君子比德”思想,如梅、兰、竹、菊的选用。 大量引入全国各地的奇花异卉,供盆栽观赏:圆明园内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许多无法露地栽培的植物都是以盆栽形式出现,如盆梅、盆菊以及各类盆栽水生植物,园内有专门的温室苗圃培育此类植物。 精彩回顾: 乾隆的四万首诗都写了些什么? 四时皆得趣,无日不看花(中) [作者] 赵君 [编辑] 付怀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