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临床表现与判断 一般认为,只要每隔2~3天甚至更长时间才排便一次,伴有或不伴有大便干燥难解,都提示存在便秘的可能性。 但要确定是否是便秘,还须结合排便习惯、大便性状、排便感觉与其他表现等方面的相关情况,综合判断。 (1)结合排便习惯判断便秘: 健康人的排便习惯千差万别,个体间有明显的差异。必须根据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是否困难,才能对有无便秘做出正确判断。 (2)结合大便性状判断便秘: 正常的大便一般呈黄褐色、质软,易于排出。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大便内所含水分被过度吸收,就会导致大便干燥、坚硬、粗而短,并且排出困难,严重者排出的大便形状像羊粪或兔粪样,正常排便的规律也就被打乱。 (3)结合排便的感觉判断便秘: 通常情况下,便秘者因为粪质干结引起排便艰难、费力,常伴有全身不适或痛苦等“不爽”的感觉。(4)结合其他的表现判断便秘: 便秘者可有腹胀腹痛、恶心厌食、食欲减退、疲乏无力及头痛头昏等症状。医生体检时,常可在降结肠和乙状结肠部位摸到粪块或痉挛的肠段,肛门指检可触及粪块。 便秘的中西医分类 (1)西医学对便秘的分类: 西医学对便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病因分类,可分为器质性便秘与功能性便秘; 按粪块积留部位分类,可分为结肠便秘和直肠便秘; 按肠动力异常情形分类,可分为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以及混合型便秘; 按病程或起病方式分类,可分为急性便秘和慢性便秘。 (2)中医学对便秘的分类:中医学所说的“便秘”大体类似于西医学的功能性便秘。另外,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直肠及肛门疾病所致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引起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均可参照中医学所说的“便秘”。 目前,中医学临床上一般把便秘分为虚秘、实秘两大类。 实秘即实证所致的便秘,是因肠胃实邪壅结、腑气不通引起的便秘,包括热秘、冷秘和气秘三个证型。 虚秘即虚证所致的便秘,是由于身体劳倦过度、饮食内伤,或产后、病后以及年老体虚、气血两亏、阴阳失调引起的便秘,气虚、阳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血虚、阴虚则津液不能滋润大肠,由此即可导致大便排出困难,以致秘结不通,包括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与阳虚秘四个证型。 本文选自邓沂主编,程容副主编,汪荣斌、车敏、杨小梅编写的《从便秘谈养生》(人民卫生出版社),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微言精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