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女报高级感/精致感/自在感 健康科普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最佳排便时间”这个说法,传说在每天早上6:00~8:00之间排便,说明你的身体最健康,这也是上厕所的最佳时机,如果这个时间点不排便,就说明你的身体可能已经出了一点小问题了。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身体健康的人,排便都在早上?在早上起床之后,坐在马桶上把前一天吃的东西排排干净,可能是很多人留下来的“习惯”,即使有的时候没有便意,也喜欢习惯性地坐在马桶上,等排出点什么才罢休。 为什么大部分人都会在早上排便呢?这其实和我们的肠胃消化、运动时间有关。 在我们进食之后,食物碎渣伴随着胃液、消化液、水分被搅拌成“液体”状的食糜,这些食糜大约有ml左右,在24小时之内,这些食糜就会从小肠进入大肠,其中的水分、盐等“有用”的物质会被大肠肠壁所吸收,而剩下的废物残渣就会被压缩、逐渐变成固态。 当然,随着进食量和个人体质的变化,从进食到排泄的时间会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2天时间。 如果按照人6:00~8:00来进食第一顿早饭来算的话,第二天的这个时候,正好是食物走完了“消化流程”,需要排出的过程,所以早上排便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儿。 早上不排便,就是身体出问题了?错!很多人习惯了在早上排便,只要有一两天早上没有便意,就觉得是自己消化不好,或者是身体出了别的问题了,其实不然。 上面提到,一餐饭从进食到完全排出,大概需要1~2天的时间,但是根据吃的东西不同、吃的量不一样,我们的排便时间也会有变化。 我们的直肠并不是感受到了“便便”就会直接把便便排出,而是慢慢积攒到一定的量(30ml以上),再一次性地排出。 有的时候我们吃了很多易消化的淀粉、糖,这些东西基本上不会留下“渣滓”,而是会直接被我们的身体吸收,这样一来,直肠所需要积攒到30ml排泄物的时间就会变长,那么我们排便的时间,就不一定是早上了。 人有自己的排便规律,不一定每天都排便!大多数人经常每天都排便,一旦有一天没有排泄,就觉得自己是“便秘”了。 这很可能是由于最近吃得太少,或者是吃得含有“纤维”的食物比较少,喝水较少,吃的食物太过于精细造成的。 只要直肠积攒的“便便”没有超过30ml,就不会产生便意,我们自然会“拉不出来”。 但是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顺其自然,不要用力解便,轻者容易造成痔疮、便秘等问题,重者,尤其是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的中老年人可能会造成血管破裂出血,危及生命。 “便秘”的时候,这几招最管用!很多朋友们都有便秘的困扰,看上去是个小问题,其实还挺折磨人的。 面对便秘,很多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办法或「特效药方」。但有些看似「有效」的药,不能长期吃,有的还反而会加重病情或延误治疗。 记住四不要 正确认识、使用药物 1.不要随意购买「通肠」产品 很多人中老年人容易便秘,一出现便秘就自己买麻仁丸、果导片等泻药来缓解。 麻仁丸、果导片等都属于刺激性泻剂,长期服用不仅有可能加重便秘,而且还可能导致大肠黑变病,增加结肠肿瘤的风险。 还有一些朋友迷信「清宿便、排肠毒」这样的广告词,长期服用「通便茶」「肠清茶」等「清肠」。 但实际上,食物吃到肚子里以后,本来就是需要1~2天才能被排出体外,宿便本身就是伪概念,其中有毒素更是无稽之谈。 现在市面上常见的「通便茶」「肠清茶」等「排毒茶」,也常隐含有刺激性泻药的成分,对身体并没有好处。 购买这些所谓的「完全无毒副作用」的产品或者中成药,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误区,长期服用,还可能造成肝硬化、肾衰竭等无法逆转的严重后果。 2.不要以为西药一定上瘾 很多治疗便秘的西药,主要靠吸收水分和增加粪便体积来发挥轻泻药作用,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和增加膳食纤维联合使用,帮助改善便秘。 很多人担心用西药治便秘,容易产生依赖,但实际上,现在一般治疗便秘的西药都不会有这种副作用。 如果有一天你的便秘状况有所改善了,能继续保持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药物剂量自然就能合理地逐步减少,可以争取最终停药。 3.不要长期使用「外用药」 有些中老年朋友,一便秘就想到了开塞露这类不用口服的药,认为开塞露这类「外用药」其实最好,可以一直用。 实际上,这类不能口服的药不能一直用。就拿开塞露来说,它之所以能通便,一方面是通过刺激直肠粘膜引起排便反射,另一方面,它有润滑和软化大便的作用。比较适合大便量多有便意,但因干结排出困难时临时使用。 对于进食量少、大便干结且量少的患者,开塞露效果欠佳。经常使用,直肠对开塞露的刺激会变得越来越不敏感,形成依赖,加重便秘。 4.不要用「食疗」替代药物 还有另一些朋友,觉得是药三分毒,于是期待仅用食物起到药物的治疗效果。 实际上,很多药物成分在天然植物中的含量非常低,仅靠食疗不仅效果非常有限,还会因为单一食物摄入过多影响营养均衡,得不偿失。 所以,当医生建议该吃药的时候还是得吃药,饮食调整可作为辅助。 这4招,有效治便秘 1.饮食要营养均衡 便秘的人,要少吃高脂高糖高热量的深加工精细食物,适当增加摄入植物蛋白(豆类和豆制品等)、菌菇、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增加大便容积,利于排便。 2.适当运动 避免久坐懒动,适当运动。中老年人以有氧运动为宜,如慢跑和快走,并应该注意运动时的关节保护。 平时还可以进行腹肌及盆底肌训练,也就是可以多做一些收腹、缩臀、收紧肛门的动作。 3.有便意,及时排便,有问题,找医生 便秘的朋友一旦有便意应该及时上厕所,避免憋便行为;排便时应该集中精神,不要阅读报纸、杂志、手机等分散精力。 清晨睡醒后,肠道蠕动会变得活跃起来,如果这时候有便意,及时上厕所会更加顺利。 不过,也不用硬要在晨起后上厕所。在想上厕所的时候,不要憋,及时排出就好。 如果能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规律排便,那就再好不过了。 4.恰当的药物 如果经过饮食和生活调整便秘得不到缓解,应该就医查找便秘的原因。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后,可以遵医嘱服用一些药物治疗。 比如乳果糖就是一种比较安全的缓泻剂,即使是孕妇也可以使用。 乳果糖能在结肠中被肠道细菌丛转化成有机酸,降低肠道内PH值,改善肠道微环境,并帮助保留水份,保持大便软化,增加粪便体积,刺激结肠蠕动,从而缓解便秘,帮助恢复结肠的生理节律。 乳果糖可以用于慢性或者习惯性便秘的患者,改善大便量少、干结,调节结肠的生理节律。正常剂量的乳果糖也不会对糖尿病患者造成额外的负担。 总之,不要觉得便秘这类的肠道小毛病,自己吃点药就能好。吃错了药,「小毛病」变成「大毛病」,就追悔莫及了。及时就诊,科学用药,才能呵护好自己的肠胃大健康。 领导说了嘘寒问暖,不如打笔巨款 您一个广告 小编工资就涨5毛钱! (来源:互动百科、健康头条) 请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