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排的不是宿便,是脑子里的智商啊

时间:2021-3-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的危害 http://m.39.net/baidianfeng/bdfby/wh/

丁香医生

「排宿便」的概念混迹江湖多年,经过岁月的洗刷,逐步稳固了自己在微商与不入流电视广告中的地位。

最近,它却开始与健身等行为肩并肩,悄然跻身健康生活方式之列,成为一种引以为傲的社交货币。

于是,我们在某大型种草社区里,开始刷到有人分享自己排宿便的丰功伟绩,有2斤的,3斤的,4斤的......

怎么拉屎还较上劲儿了?

有一回,我们刷到不止一位博主炫耀了自己排出了7斤宿便......

图片来源:某互联网社区截图

见到此情此景,不禁拍案而起:

疯了吧,7斤!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7斤的??可能有多大?

如果「7斤」这个数字让你略感抽象,来,让我拿出自家祖上卖豆腐时用的秤给你比划比划。

图片来源:网络

这是宣城某网友于年9月份垂钓而得的一尾7斤多重的草鱼:

图片来源:宣城网友

这是年在浙江青田梅溪出土的一只7.8斤的河蚌:

图片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这是年渔民在吕四镇大洋港码头捕获的一条7.12斤的野生黄鱼,售价高达1万元1斤:

图片来源:启东日报

现在,大家脑子里应该对7斤有了一个具体的认知,让我们再拿出初中物理公式给你们算算。

人的肛门受括约肌控制,正常成年人在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情况下,肛门直径最大可至4~5厘米。(不要问我如何训练,这题超纲了)

??是由直肠从肛门无缝对接排出,我们就暂且认为直肠的直径是5厘米。

成年人直肠大概12~15cm长。??的密度(比水大一些)我们四舍五入为ρ=kg/m3

我们根据公式,先估算出你直肠的体积:

所以,直肠的体积大约可以计算为V=S×h=3.14×0.2×0.15=0.m3

能够容纳的质量是m=V×ρ=0.×=0.kg=0.斤

也就是说,一般成年人直肠一次可通过且顺利排出的大便大概是0.斤。而7斤的大便,需要装满=7÷0.=9.88根直肠

真·满肚子屎。

「天赋异禀」形容的就是这些人吧。

注:以上公式,纯属为了帮助大家理解7斤便便的量,不作为学术参考。实际情况中,由于肠道的弹性良好,个体情况也有差异,到底可以容纳多少便便,没有一个定量。

当然,7斤便便的情况也可能出现,也比如便便持有者,患上了肠梗阻。

一坨??而已

至于「赶尽杀绝」吗?

热衷于排宿便的人,喜欢把「排毒」挂在嘴边。自带臭气的屎,沦为「排毒爱好者」的眼中钉,肉中刺。

便便臭味主要是由细菌作用的产物所致,主要有吲哚、粪臭素、硫醇和硫氢化物。

但你觉得它臭,就认为它有毒,良心不会痛吗?

让我们一层一层放大一坨??,会发现其中:3/4为水,1/4固体。

假装有图??

其中的固体:

30%为死细菌;10%~20%为脂肪;2%~3%为蛋白质;10%~20%为无机盐;

30%为未消化的残存食物及消化液中的固体成分,如脱落的上皮细胞。

简直,单纯·无公害。

排便以后,人的结肠里确实会有部分未成形的大便,但在后续的积存过程里,发生的只不过是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

对于健康人,根本不存在「毒素」吸收一说。

原本我们的消化器官按着自己的规律工作,非得用各种奇怪的产品刺激人家马上拉屎干啥?

有毒的不是大便,而是那些宣称可达到所谓「排宿便」效果的产品。

ballball各位,对自己的肠子和大便都好点。

严格来讲

你拉的屎全是一天前的

回顾下「被嫌弃的??」的一生,我们会发现自己拉得每一坨屎,都可以被定义为「宿便」。

「现吃现拉」,根本不存在。

我们吃进的食物,要先花6~10小时经过胃、小肠的消化吸收;

剩余的部分进入结肠,在里面缓慢的前行,同时大量的水还有一些电解质在这里吸收,这个过程需要大概20个小时,之后到达直肠,这时就是成型的软便了。

这些软便在直肠内积存超过一定体积时,就会有便意,条件允许的话,就可以排便。

数学好的可以算算,从食物变成大便,大概需要30小时的时间。

也就是说,今天的晚饭,正常情况下,要到后天早晨排出来,不是seeyoutomorrow,而是seeyouthedayaftertomorrow。

所以说,「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也不一定是你行动迟缓,很大程度是人类千百年来自然进化而成的身体构造决定的。

拉屎不是举重,不是谁拉得多就谁更厉害、更美丽,没啥可攀比的。

如果一次拉了7斤,这不是排毒,是有病。

好了,今天是一篇充满味道的推文,各位好好吸收下吧。

50万女性共同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