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常见的草药,之完结版

时间:2017-9-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一.黄花菜

黄花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味鲜质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花粉、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须的养分,

其所含的胡萝卜素甚至超过西红柿的几倍。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吐血、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

性味:甘,平。

功效:养血平肝,利尿消肿。治头晕,耳鸣,心悸,腰痛,吐血,衄血,大肠下血,水肿,淋病,咽痛,乳痈。治乳痈肿痛,

疮毒:黄花菜根捣敷。

治小儿疳积:黄花菜叶15克,水煎服。近代中外学者对黄花菜的药用价值更有进一步发现,如日本学者把黄花菜称“健脑菜”:

中国《营养学报》曾评价黄花菜,具有显著地降低动物血清胆固醇的作用。人们知道,胆固醇的增高是导致中老年疾病和机体衰退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抗衰老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蔬菜并不多,而黄花菜恰恰具备了这些特点。常吃黄花菜还能滋润皮肤,增强皮肤的韧性和弹力,可使皮肤细嫩饱满、润滑柔软,皱褶减少、色斑消退、增添美容、黄花菜还有抗菌免疫功能,具有中轻度的消炎解毒功效,并在防止传染方面有一定的作用。黄花菜是近于湿热的食物,疡损伤、胃肠不和的人,以少吃为好,平素痰多,尤其是哮喘病者,不宜食用。

二、一串红

药用部分为全草,生长期皆可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及功效甘,平。

清热,凉血,消肿。

主治选方治疔疮初起:鲜一串红适量,捣烂外敷。

三、小窃草

生长环境:生长于杂木林、林缘、路旁、河沟边以及溪边草丛,海拔-米。

产地:除黑龙江、内蒙古及新疆等省区外,全国各地均产。

用途果实有小毒,有活血消肿、收敛杀虫的功效,用于慢性腹泻、蛔虫病、痈疮溃烂久不收口、因道滴虫病等症。

果实还可提芳香油。根与肉共煮可治吐血症。

四、牵牛花

生长地:生于山野灌丛中、村边、路旁;多栽培。全国各地有分布。

采制: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性味:性寒,味苦;有毒。

功能主治: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

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牵牛花的药用价值较高,明代吴宽写诗赞道:“本草载药品,草部见牵牛。薰风篱落间,蔓出甚绸缪。”

现代药理研究分析,牵牛子含有牵牛子甙、牵牛子酸甲、没食子酸、裸麦角碱、野麦碱等成分,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有强烈的泻下作用。服用时一定要严格按量,不可多服,牵牛子的药用名称为二丑、黑丑、白丑。黑丑为黑牵牛子,白丑为白牵牛子,二丑为黑白丑的混和物。

牵牛花食用功效:具有泻下、利尿、消肿、驱虫等功效,主治肢体水肿、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便秘、虫积腹痛等症。

五、凤眼兰

别名:水葫芦、水浮莲以全草入药。

春夏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淡,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用于中暑烦渴,肾炎水肿,小便不利。用法用量:0.5~1两。

六、兰花参

补虚,解表。治虚损劳伤,咳血、衄血,自汗、盗汗,妇女白带,伤风咳嗽,胃痛,泻痢,刀伤。

七、柴胡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肺经、脾经。功能: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药材:柴胡用法用量:煎服,3~10g。解表退热用量宜稍重,且宜用生品。

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举陷可生用或醋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八.白芷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性状与分类:白芷呈长圆锥形,长10-25厘米,直径1.5-2.5厘米。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

根头部钝四棱形或正圆形,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室。木质部约占横切面的1/3。气芳香,味辛。杭白芷与上述相似,不同的是呈类圆锥形,具4棱,横向皮孔样突起,多排列成纵行,而使全根具4纵棱,一般无侧根;质坚而重,断面灰棕色,形成层环略呈菱形。木质部占横断面1/2。

炮制: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浸泡,捞出润透,略哂至外皮无滑腻感时,再闷润后,切片干燥。

九、半夏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

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强烈刺激;半夏是中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半夏-中药材,产地只有亚洲的中国和日本。

它的功能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

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故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既主治脾湿痰壅之痰多咳喘气逆,如二陈汤、小青龙汤,又治湿痰上犯之眩晕心悸失眠,如半夏白术天麻汤,还可治风痰吐逆,头痛肢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如玉壶丸。

燥湿降逆止呕,又性温兼散寒,主治胃寒及痰饮呕吐,如小半夏汤。若治疗其他原因所致的呕恶,当据情配伍它药。又善治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痰湿中阻之胸脘痞闷,气郁痰结咽中如有物阻之梅核气,如半夏厚朴汤。

若痰热互结之心下痞,如小陷胸汤。还可治痰湿凝滞经络或肌肉所致的瘿瘤痰核及痈疽肿毒,未化脓者,可单用生品为末,醋调外敷。

此外,取该品和胃之功,治疗胃不和卧不安,与秫米合用,如半夏秫米汤;取该品行湿润燥之功,治疗老人火衰便秘,与硫黄合用,如半硫丸。

十、麦冬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十一、玉竹

养阴,润燥,除烦,止渴。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

十二、.桑白

皮性味归经:甘寒,入肺经。功用: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十三、溪黄草

性苦,寒。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是一味很好的治肝炎的中药。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凉。《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苦,寒。

内服:煎汤,25~50克(鲜者~克)。

功用主治溪黄草(5张)清热利湿,凉血散瘀。

治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癃闭,跌打瘀肿。

黄疸型肝炎:症见皮肤及巩膜黄染,恶寒发热,乏力,纳差,肝区隐痛,肝脾肿大,小便发黄,舌红苔薄黄,脉弦滑。

急性胆囊炎:症见恶寒发热,右上腹疼痛,牵及右肩背部,口干苦,恶心呕吐,或伴大便干结,或伴腹泻,黄疸等。

十四、莲子

防癌抗癌:莲子善于补五脏不足,通利十二经脉气血,使气血畅而不腐,莲子所含氧化黄心树宁碱对鼻咽癌有抑制作用,这一切,构成了莲子的防癌抗癌的营养保健功能;

降血压:莲子所含非结晶形生物碱N-9有降血压作用;

强心安神:莲子芯所含生物碱具有显著的强心作用,莲芯碱则有较强抗钙及抗心律不齐的作用;

滋养补虚、止遗涩精:莲子中所含的棉子糖,是老少皆宜的滋补品,对于久病、产后或老年体虚者,更是常用营养佳品;莲子碱有平抑性欲的作用,对于青年人梦多,遗精频繁或滑精者,服食莲子有良好的止遗涩精作用;

清心、祛斑:带心莲子能清心火,祛除雀斑,然不可久煎。

十五、.板蓝根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功效:清热药;清热解毒药;

凉血药性味:苦,寒。归经:入肝、胃血分。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舌绛紫暗,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痈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脑,乙脑,肺炎,神昏吐衄,咽肿,火眼,疮疹;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大剂量可用60-克;或入丸、散。久用:适量,煎汤熏洗。家庭教育心得体孩子的心得体会-知儿网用药禁忌: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

十六、.栀子

归经:心经;肝经;肺经;胃经;三焦经科属分类:茜草科功效分类:

清热泻火药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主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疸;淋证;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气味:苦、寒、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克;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未掺或调敷。

十七、.藿香

性味:味辛;性微温。归经:入肺、脾、胃经。功效主治祛暑解表;化湿和胃。

主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









































鐧界櫆椋庤韩涓婂鍙戣瑕佹庝箞鍔炴庝箞娌荤枟
瀵诲父鎬х櫧鐧滈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