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感冒,有的人两三天就好,有的人却要一个星期,这与体质的不同有非常大的关系! 体质不同,身体状态、机能也有差异,也有中医认为,体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你容易患什么病,决定了你的健康状态。 中医体质有九种,一种平和体质,八种偏颇体质(包括痰湿体质、湿热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特禀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 平和体质为正常体质,是应当追求的体质,而其它八种体质则与各种不同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以下三种,更是近年来疾病相关率居前三位的——阳虚体质、气虚体质和湿热体质。 阳虚体质,怕冷“阳虚体质”又称“虚寒体质”,就是指阳气不足致使体内气血不能正常化生,脏腑不能得到温煦,体内防御外邪的能力减弱,从而出现一系列畏寒症状。 像年龄衰老、过度性生活、不良的饮食习惯(挑食、偏食、喜吃凉食等)、长期的寒凉和潮湿处工作等都会造成阳虚体质。 1自测表现*明显怕冷、怕风,四肢凉;面色偏白、体型偏瘦; *喜喝热茶、热汤;一吃凉的或吹冷风就易腹泻; *动则心慌、气短、容易出汗,性欲减退; *男性易阳萎、早泄; *女性月经减少,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有孤独感。 舌象:舌头胖、大;水滑;舌苔淡白。 2易患病症阳虚体质的人易受到寒邪、湿邪的侵害,增加了患风湿性关节炎、习惯性便秘、肠胃疾病、不孕等的几率。 3调理重点——温补阳虚体质的人首先要做到的是注意保暖,在饮食上要尽量避免生冷食物;另外还能试试以下一饮一捏: //①疏风驱寒饮//杜仲30克:温肾阳、补肾气; 白术15克:温脾阳、燥湿; 山茱萸12克:温肾阳、补肾气。 加水5碗,煎取2碗,早晚饭前30分钟服用。 将药渣装入药包,趁热熥疼痛部位,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左右。 补肾阳、助脾阳,增加督脉中的阳气,驱散风寒。 //②捏三提一法//沿着后背的督脉,从下往上,用拇指、食指、中指一起捏,捏到颈部的大椎穴,捏3遍或者5遍,在第3遍或者第5遍的时候开始提,捏三下,向上提一下的规律。一天捏三到五次,皮肤微微发红就可以了。 督脉总管全身之阳气,通过捏提,能促进阳气流通和输布,改善阳虚症状。 气虚体质,乏力中医认为“气”很重要,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出入有序,营养精微向上向外布散,糟粕废物向下向外排泄。而“气虚体质”是指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的化生不足时,出现气血亏损的情况。 长期劳损、脾胃不好、营养不足、久病卧床、忧思过度等人群更易变成气虚体质。 1自测表现*身体乏力、精神不振,动不动就出虚汗;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易腹胀; *腰膝酸软,身体易浮肿; *面色苍白,呼吸不顺畅,心慌气短,活动后加重; 舌象:舌体胖大有齿痕,中间下凹。 2易患病症元气不足,脏腑功能比较低弱,而且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风寒侵袭,并增加患上肝癌、胃癌和肠道癌的几率。 3三步齐调理所谓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共同结合而成,因此,改善气虚,要同时调肾气、脾气、肺气。 //①补肾固精操//肾是先天之本,主藏精,因此补肾气的时候还要注意固精元!小编今天教大家一套固肾操,简简单单四个动作,以肺强肾: 第一步:站立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立身要中正,气慢慢从上向下沉到丹田,屈髋屈膝,慢慢地调匀呼吸。 第二步:升降 吸气向上升,把胸腔充满,充分的把肺打开,呼气的时候降,把胸腔的气沉到丹田。 第三步:开合 吸气的时候双手向两边打开,气向左右充满,合的时候呼气放松,做3遍后两手放下。 第四步:握固 两手的拇指放在掌心,其余四指握起来,同时两脚十趾抓地。有一个动作要领简称吸、抵、闭、撮,需要和握固同时做,吸是吸气,抵是舌抵上颚,闭是在吸气吸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闭住呼吸,撮是提肛。 早上起床的时候做调息固肾操,一般做15-30分钟。 //②补脾代茶饮//仙鹤草6克——既补脾又补虚、强壮、缓解疲劳; 白术6克——健脾和胃; 甘草各6克——健脾补虚。 开水冲泡10分钟左右,煮10分钟的话,效果更好。 //③补肺参芪茶//针对肺气虚,专家推荐参芪姜枣茶。 西洋参6克——可以增加免疫力,补气; 黄芪15克——可以补一身之气,与西洋参一起补气的能力更强,同时还归脾、肺经; 生姜9克——可以祛风散寒,止咳化痰,调节胃气; 红枣4-5枚——养血,补中益气。 开水冲泡20分钟左右即可。这款代茶饮可以经常喝,专家推荐每周3-4次,能有效改善肺气虚症状。 湿热体质,爱长痘湿:分为身体里形成的内湿和外界入侵到体内的外湿。爱熬夜;消化功能不好、吃饭不规律、脾胃不健康;日常不注重增减衣服的人,很容易在体内积聚湿气。 热:多由外界因素引起。比如炎热天气的照射、辛辣食物的食用、长期情绪的压抑、或者补品的过多摄入等等。 而湿热体质简单来讲指湿邪与热邪同时侵体,亦或是湿久留不除而化热,因而造成了湿热体质。 1自测表现*面部油亮,易生粉刺、痤疮; *口干、口苦、口臭;汗味大、体味大; *爱吃辛辣、油腻、烧、煎炸、冰冷的食物; *大便燥结或者粘滞不爽;小便深黄色,异味大; *女性常带下色黄,男性阴囊总是潮湿多汗。 舌象:舌苔白黄腻、舌尖红。 2易患病症湿热留于脾胃,易得痤疮、酒渣鼻、毛囊炎、湿疹、体癣、牙龈炎等疾病;湿热留于肝胆,易得脂肪肝、糖尿病、高脂血症、急性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黄疸等疾病。 3调理重点——清热祛湿湿热体质的人要清淡饮食,切勿滋补过度;不抽烟喝酒;少熬夜;多运动出汗。另外,专家还推荐了益气祛湿食疗方: 生薏米——健脾利湿; 生山药——健脾、益肺、补肾; 生黄芪——补气; 赤小豆——利湿健脾; 白茅根、芦根——清热利湿。 上述药材各10克,煎煮20分钟,即可饮用。 历史热门文章86岁国医大师,教你每天这样甩甩手,大小毛病都赶走!不花一分钱~睡不好觉减寿命!用好身上这个“睡眠开关”,帮你一觉到天亮~不想得老年痴呆,这5个吃饭习惯请立刻改掉!常做3动作,维持脑年轻~照着协和名医的食谱吃,打造“超强”免疫力,把病毒拒之门外!喜欢就点一下“在看”吧 中国白癜风专家女人脸上长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