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测自己是否有患大肠癌的风险早期有4个异

时间:2021-4-2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现代人工作忙压力大,上班多是久坐,饮食也多是在外面,各种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结果呢就是容易引发肠道疾病,便秘更是家常便饭,但是你知道吗?如果排便习惯出现不明原因的改变,有可能跟肠道的恶性疾病相关!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癌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上升比较快,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每年有38万人被诊断为大肠癌,由于大多数大肠癌患者发现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癌细胞甚至已经发生了扩散转移,死亡率比较高。所以,要重视大肠癌的防治,尤其是早期鉴别大肠癌,有助提前诊断,并提高治愈的机会。   目前医学界对于大肠癌的病因不明,但有诸多的风险因素跟其相关,尤其是饮食习惯跟大肠癌密切相关,不过我们要了解的是,很多风险因素因人而异,并不是说有这种习惯或者风险因素,就一定会患有大肠癌,只是说患病几率要高于普通人,那么,患大肠癌的风险因素主要有哪些呢?自查患大肠癌的风险有多高?   1、饮食中没有摄取足够的纤维素(蔬果)   2、经常摄取大量红肉或者加工的肉类   3、缺乏规律的运动   4、肥胖,BMI超过24,腰围男性超过90厘米,女性超过85厘米   5、有饮酒、吸烟的习惯   6、是否是超过50岁的男性   7、大肠经常发炎,比如有溃疡性结肠炎   8、过往是否有大肠息肉的问题   9、有没有大肠癌的家族史,尤其是直系亲属有患病的   10、是否有遗传性的肠道疾病,如家族性大肠腺息肉病   如果回答为“是”的超过了一半以上,那么说明患大肠癌的风险要比普通人高很多,需要多加留意。如果有可能最好每年做一次大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   大肠镜是我们一般的俗称,其实准确的名称应该是结肠内窥镜,主要用作检查下消化道的各个部位,包括回肠末端、盲肠、结肠、直肠及肛门。检查会包括切除大肠息肉,并送往进行病理化验。大肠镜检查广泛用于诊断下消化道的各种问题,如息肉、发炎、肿瘤等情况。有什么情况需要进行大肠镜检查?   由于大肠镜属于侵入性检查,更为直观,医生要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如年龄、有否大肠疾病的家族病史等,或者有否出现特定病症如肠道出血、大便习惯改变、长期腹泻或便秘、排便困难等,才判断病人是否需要接受检查,甚至应否定期进行检查。   一般可在半小时内完成   大肠镜检查的过程不算复杂,检查时间视病人的情况,多数可在10至45分钟内完成。大部分患者都会在半小时内完成检查,一般如果发现肠道内有息肉,有可能的话会在此次检查时切除,但由于医生体力和精力的问题,时间太长反而不利于检查,如果还有未切除的息肉,可以择时选择再次进行检查。   大肠癌在病发初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如果能及早鉴别出癌症,有助提早诊断,并提高治愈的机会。大肠癌早期常见症状   排便的习惯出现改变,比如便秘和腹泻,而且原因不明,持续超过了两个星期:   大便带血或者有大量的粘液   大便后还有便意,感觉排不干净   腰部的不适或疼痛,比如持续的疼痛,腹部的肿胀,持续饱腹感,或者绞痛等。   原因不明的体重下降或者疲劳无力。   虽然出现这些病征和症状不一定表示癌病存在,但可令个人提高警觉,注意身体出现的变化,并尽快寻找医生诊治,通过详细检查以确定病因。医生会询问你的相关资料和病历,为你进行身体检查,并按需要作进一步的检验。   只要在日常饮食和生活中作出小小改变,奉行以下的健康生活习惯,便能预防或减少患上大肠癌的风险。预防大肠癌的6个饮食小技巧   1、首先有做到均衡饮食,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全谷类、豆类、果蔬等纤维素较高的食物比例   2、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3、避免进食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不喝高糖、碳酸饮料   4、做饭时,要改变烹调方式,多采用蒸煮焗焯等方式,如果用炒制要少放油,用油也要有选择,可以选择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等油品。   5、三餐要定时、定量,饮食八成饱   6、戒烟戒酒

专家推荐

疾病

如果您有更多疾病相关问题

可直接留言或发送后台消息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官方预约咨询挂号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