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国考冷热不均:部份门坎太高人材进不来 又到“国考季”。据媒体报道,为期10天的2016年度国考报名如今已过半程,截至19日17时的统计数据显示,已有超过32万人报名本次国考,最热岗位竞争比达1430:1,不过,仍有1300余岗位至今仍无人报考。两个对峙数据放在一起,如此冷热不均,想要不成为谈资,都没有可能。(相干报导见A9版) 从冷热不均中,有人解读出,“大家考公务员不是奔着为人民服务,而是工作稳定,社会地位,他们中的大多数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人没什么想法,更别说为人民服务。”这样的观点,过于绝对化。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如果是你,恐怕也会选择具有相对优势的职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简单用所选岗位冷热,来衡量和判断一个人的素养。 任何一种职业选择,只要在法律和道德框架内,都应当得到尊重和祝愿。就跟高考一样,人们总是选择那些更有竞争力的学校,这没什么可以指责的。考生有选择权,如果岗位冷热不均,是由于考生倾向性选择造成的,就只能接受,这类选择也再正常不过。但如果是岗位本身造成的,则需要引发重视。 分析一下,岗位冷热不均的缘由,可能有两点。1是“含金量”,也就是岗位本身的吸引力问题。遭到冷落的岗位,基本在风景、前景、钱景这“3景”上,都不尽如人意,没有甚么竞争力。从“风景”上讲,地区差异是客观的,这没法避免;但“前景”和“钱景”上的差异,一个是发展前途问题,一个是工资收入问题,却是可以弥补的。 岗位之间不可能实现绝对的平均主义,但如果不同岗位之间,存在着过大的差距,却是不容小觑。让生活在蓝天下的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也包括公务员在内。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在基层工作,在艰苦岗位奉献,不但得不到制度救济,反而收入不高、前程逼仄,这明显是大问题。特别是当下,公务员收入基本阳光化,为何像海关这样的部门,始终给人“有肥水”的感觉?“风景”不好,也可以“前景”“钱景”补偿。如果建立起了科学的补偿机制,何至出现岗位两重天? 还有一个则是“门坎度”。有友提出,很多遭到冷落的岗位,自己其实挺有兴趣,但由于门坎太高,没有报考资历,只能“望岗兴叹”。任何一种提拔性考试,都希望好中选优,但门坎设置是一门科学。如果门坎太高,则可能把人材阻挡在外,而且会助长当前愈演愈烈的重经验轻潜力、重学历轻能力的社会偏向。 有专家曾表示,目前大多数公务员岗位,其实具有大专文凭就可以胜任了。拿学历来讲,高学历与高能力结合,这才有意义。如果只看文凭,那末直接面向博士、硕士,直接对接985、211高校,又何必再组织考试呢?其实,把门坎略微定低一点,其实不妨碍招录高层次人材。如果我们认可高学历等于高能力的话,那末这类能力,就可以通过考试体现出来;如果笔试和面试,两次考试,都不能考出能力,那就是考试本身存在问题。人们可能愿意接受给高学历人材适当加分,但也希望给更多有理想有能力的年轻人,提供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把门坎设置得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址太高,年轻人可能折翼一个梦想,国家可能失去一个人材。 国考冷热不均,有正常也有不正常。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不正常”把把脉、治治病。而且,由于公务员考试具有的导向和示范作用,这么做也是给社会做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