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查找 攒肚的孩子虽然几天才排便一次,但排出的大便是正常的黄色软便,这就是攒肚与便秘的区别的关键之所在。二者的其他区别可表现在排便时无痛苦表现,排出的大便量不多、无硬结等。 便秘是指孩子的大便次数和性状发生了改变。便秘不仅仅是指大便次数减少,更重要的是指大便硬结、干燥、排出困难。有时粪便坚硬擦伤了肠粘膜还会在粪便外粘有血丝或黏液,大而硬的粪块还会造成肛裂、肛门疼痛,使孩子食欲减退、腹胀、左下腹可触及粪块,这一点和攒肚是截然不同的。 而攒肚主要是因为宝宝在满月后消化能力逐渐提高后对母乳能充分地进行消化、吸收,致使每天产生的食物残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肠形成排便,最终导致的一种常见现象。对于这种大便的状况还说明妈妈的母乳质量相当好,营养均衡,宝宝的消化能力又很好,才导致宝宝的肠蠕动不充分(因为太好吸收了,不用充分蠕动),致使出现“攒肚”的现象。 各位准妈妈要区分清什么是攒肚,什么是便秘,这样才能合理地对症下药,确保宝宝的健康成长。 攒肚调整的方法 宝宝出现“攒肚儿”虽然是母乳喂养的正常大便,但是也要抓住时机培养宝宝良好的排便习惯,做到有效预防日后的便秘发生。 1、定时把大便。因“攒肚”现象一般在2个月左右开始出现,所以在此时训练孩子定时大便(如每天早、晚把大便)让孩子很早就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2、每天给宝宝做腹部顺时针按摩。(1)用手掌轻轻摩擦婴儿的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由左向右旋转按摩10次休息5分钟,再按摩10次,反复进行3回。(2)婴儿仰卧,抓住婴儿双腿做屈伸运动,即伸一下屈一下,共10次,然后单腿屈伸10次。这样会帮助婴儿的肠蠕动,有利于大便排出。 3、多喝水,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吃的清淡一点,妈妈也要多喝水。 4、刺激肛门排便。每天两次,在宝宝吃奶后20~30分钟左右,用油质外用药(如金霉素软膏)涂在婴儿肛门口,垫上软纸,轻轻推按肛门,慢慢做10次。一般很快即有便意或排便;用消毒棉签蘸上植物油,轻轻伸到宝宝肛门口处,也可引起直肠的排便。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必删除) 如果你喜欢或对你朋友有用 可点击右上角→或备用。 同龄圈 订阅丨投稿丨合作 ?订阅:北京白癜风哪家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 |